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黑龙江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向北开放新高地,这些国家对龙江的核心功能定位,为区域低空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例如低空农林植保、低空冰雪旅游、低空对俄短途客货运输等,有着其他地区无法获取的先发优势,同时,黑龙江省又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装备生产制造基地,具备集群化发展的产业基础条件,因此,亟需充分把握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通过场景创新、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引领、带动区域传统航空制造业、航空运营业以及低空基础能力建设提档升级,不断增强对技术、人才、资本的资源要素的集聚作用,以低空经济赋能打造千亿级航空产业集群,高质量支撑龙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一)构建区域低空科技创新体系
由地方政府牵头,优化政策供给,为区域航空科技创新、技术孵化和成果转化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策划若干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拉动区域全要素专业技术协调发展,推动区域龙头企业与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产业链配套企业开展多领域、深层次技术合作,共同开展低空场景研究、新构型设计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创新主体与资本之间的合作共赢机制,推动区域整体技术提升。
(二)夯实区域低空产业条件基础
整合黑龙江省现有研发资源和整机设计能力,统筹建设省级低空产业示范基地,包括国内领先的飞机制造基地、国家级航空运营与服务保障基地等;支持地方航空龙头企业加快布局无人机试飞基地,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资源配置上给予支持,为区域内哈飞、广联、哈工大等从事无人机研发的单位提供更加便捷和专业的试飞场地和服务,发挥基地对战新产业发展的集聚作用,全力将无人机打造成为支撑黑龙江省低空产业整体发展的“新增长极”。
(三)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
激发以哈飞、东安为代表的航空龙头企业对区域低空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多维度、多领域为黑龙江省低空产业链建设赋能,引领区域低空产业链提档升级并向高端化发展;推动整机与配套企业深度合作,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积极开展省外重点招商、省内协同攻关,补全电池、电机、电控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并向机载、电子、信息等高价值端延伸;加快培育低空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精准研发满足不同场景的无人化、智能化新质产品。
(四)构建现代低空产业组织体系
由地方政府建立“顶层统筹、横向协同、上下贯通、灵活高效”的低空产业组织体系,探索工作专班机制,负责区域内各类低空产业责任主体之间的联络沟通;建立对区域航空企业和其他各类主体常态化服务保障机制,定期实地了解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推动低空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拉条挂账”推动解决,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工作指导和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引导更多有优势、有意愿的单位参与区域低空产业发展;构建“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绿色通道机制,做好区域航空企业能源供应、交通运输、建设用地、环境保护等事项落实,保障产业投资项目建设。
(五)加大低空产业人才支持政策
建立低空产业专项支持基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通航运营、航线补贴等,鼓励优先购买地方航空企业自研自产的低空产品与服务;支持地方金融机构推出与低空产业密切相关的综合保税、金融租赁、航运保险、飞机和大型设备租赁等业务,扩大金融机构对地方航空企业的融资规模;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投资主管部门与前置审批部门的关系,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力度,吸引各类主体,特别是民企和外企依法平等参与黑龙江省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一批高科技企业和航空项目IPO上市融资,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运营航空服务产业。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在“人才新政60条”的基础上,全面开通从事低空产业的人才子女入学保障性通道,允许跨行政区域自主择校,不受学区学位限制。建立与哈医大各附属医院常态化沟通机制,对低空产业人才设立体检专属服务,在就医、住院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作者:徐楠楠,李麟,陈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