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发展新材料产业存在的不足
一、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缺位
从国内重点城市来看,上海从“九五”时期开始便编制了历次新材料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宁波先后出台《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宁波新材料科技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体规划》,深圳每年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也出台了新材料集群发展的行动计划、若干措施等。目前东莞并没有出台专门针对新材料产业的规划与政策,仅在《东莞市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东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等综合规划中提出新材料是东莞未来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然而综合规划往往仅明确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并没有立足于东莞新材料产业的基础优势、存在瓶颈、发展需求等作出差异化、细致化的举措及资金安排。若不集中优势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个突破关键领域,东莞新材料产业很难取得大的发展。
二、产业策源力相对薄弱
在新材料产业发展路径方面,东莞与宁波具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是依靠引进中科院科研资源,增强产业策源力。中科院宁波材料工程与技术研究所早在2004年便已成立,打造材料应用链、科研技术链、人才培养引进链相辅相成、“三链融合”的科学布局,成为引领和支撑宁波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立于2018年,布局前沿科学研究、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四大板块,打造全链条创新模式。与中科院宁波材料工程与技术研究所相比,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目前在人才引进、研究生培养、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授权专利、成果转化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科研综合实力仍需要不断积累。
三、专业园区建设有待加强
建立专业化园区,推进关联企业集聚发展,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吸引人才、企业、服务机构等资源落地,促进产业规模做大做强。宁波建立了规划面积82500亩的新材料科技城,城内拥有8家国家级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集聚海内外院士17名、国家重点人才98名、省市重点人才(团队)422名(个)。苏州建立了苏州纳米城,营造了纳米产业良好生态圈,截至2020年12月苏州纳米城累计引进460多家纳米企业、集聚各级领军人才250多人,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高端人才引领型特色载体等荣誉。对于东莞而言,成熟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仅有立沙岛精细化工高端产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企业数量与质量、产业生态等方面与宁波新材料科技城、苏州纳米城相比,立沙岛园区均远远落后。2021年谋划布局的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发挥成效尚需时日。东莞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实力薄弱,无法形成集聚效应,不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
东莞新材料产业发展启示与建议
一、出台新材料专项规划与政策
尽快出台专门针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东莞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重点任务、重点工程等。组建新材料产业专业管理团队,编制东莞新材料领域技术路线图,组织开展技术需求分析。建议设立新材料产业专项扶持资金,支持新材料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关键领域企业引进与培育、新材料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等工作的开展。
二、加快重大科技平台建设
支持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展材料科学前沿研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参与大科学工程等科研任务,全力支持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南方基地、广东省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东莞基地、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东莞市天域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等,建设新型半导体前沿技术创新平台,开展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建设省级以上电子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支持由国家电子电路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联合行业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突破高频高速覆铜板专用铜箔、高端聚酰亚胺等行业“卡脖子”材料。
三、建设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加快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强大的科研与成果转化能力,集中建设新材料中试平台、生产应用平台、专业孵化器、加速器等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平台,打造新材料产业策源地。在塘厦镇,依托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重点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等电子材料。在银瓶创新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基础材料、信息技术材料、前沿新材料,推进基础材料支撑和高端材料引领的发展模式,不断强化新材料对其他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
四、融入全球新材料创新网络
搭建新材料学术交流平台。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粤港澳交叉科学研究中心,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举办新材料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吸引国内外一流科学家交流访问,保持对新材料领域科学前沿和最新动态的持续关注,促进东莞新材料高水平研究工作的开展。
举办新材料科技产品博览会。联合中科院等机构,在东莞固定举办新材料科技产品博览会,集聚全球范围内重点的新材料领域研发机构和企业,展示一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的新材料,开展新材料采购贸易、投融资路演、技术交流等活动,搭建新材料行业的交易促进平台和产业生态互动平台。(作者:邹润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