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厦门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案例分析及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探讨

来源:原创  时间:2023-02-22  点击:1002
文章通过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分析其实施的效果及影响,得知政策实施效果显著,不仅对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起到了正向推进作用,而且也倒逼我国车企提升研发能力与竞争能力,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在“中国制造2025”这一重要战略纲领中,强调了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汽车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要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这一新诉求下,国家为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相继颁布实施了许多财政补贴政策。同时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这更是实现能源战略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分析其实施的效果及影响,得知政策实施效果显著,不仅对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起到了正向推进作用,而且也倒逼我国车企提升研发能力与竞争能力,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此外,还结合厦门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策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政补贴政策进行探讨。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效果及影响分析

  2.1 政策实施效果明显,产销量大幅提高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速度加快,2013—2019年产销量呈整体上升趋势。201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2008—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详见图1.

厦门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案例分析及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探讨

图1  2008—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2.2 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实现优胜劣汰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对象主要是制造商。补贴政策极大地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有利于制造商不断提升研发能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持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在这样的刺激下,传统车厂也逐渐转型升级,使得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扩大。


  另外,实施补贴退坡机制,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上也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高标准的财政补贴,导致一些本该被市场淘汰的企业在政策的支持下苟延残喘,甚至以各种手段来骗取补贴。随着补贴退坡机制的实施,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可让那些技术落后、市场认可度不高的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


  二、厦门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案例分析

  厦门市在2010年5月被国家财政部等四部委确认为第二批“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试点城市。作为“高颜值、高素质”的生态花园城市,厦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十年来,厦门市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5.1万辆,占全市汽车保有量比例为3.49%,在全国排名前列。


  2.1 持续完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

  在国家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厦门市也积极响应,对相关政策进行不断完善。先后出台了许多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财政补贴办法,并在国内各城市中率先制定了《厦门市2017—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办法》及其补充通知,所设定的地方补贴资金均为国家规定标准的最高限。从表1可以看出,厦门市在地方配套补贴政策上加大力度,积极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在政策范围内能补尽补。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量不断攀升,保有量稳步提升。

 厦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量和保有量

表1 厦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量和保有量


  2.2 加快配套服务建设,提高用户满意度

  一是采取“以桩促车”办法,先后出台了多项专项规划,推动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出电费优惠政策;三是推动市级充电设施政府监管平台升级迭代,在全国创新实现平台数据自动校验功能;四是推动监管平台与厦门市民卡数据贯通,使充电服务更加方便快捷。


  2.3 选准推广领域,形成示范效应

  厦门市在公共交通领域率先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全市在营公交车近九成为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纯电动旅游客运车辆占旅游客运车辆总数的1/10.奔跑在大街小巷的网约车和巡游出租车,超过一半以上都是新能源电动汽车。


  2.4 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政府鼓励企业建设智能工厂,促进无人驾驶、新能源领域重大技术装备应用推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重视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项目的发展。


  2.5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如现场展览、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等,让社会大众对新能源汽车有清晰的认识,增强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除此之外,还推陈出新了新能源汽车的专用绿色车牌号码,提高市民使用积极性。


  三、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这是推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内容。无论是在提升产销量方面,还是在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竞争力方面,均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但也要清楚地看到,国家财政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并非完全是正向的,这期间会因财政补贴额较大而引发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如“骗补”行为。因此未来在完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时,必然需要实施补贴退坡机制,一方面是预防一系列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倒逼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研发能力。


  3.2 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建议

  其一,补贴政策的对象、方式和渠道多元化。当前财政补贴政策主要倾向于新能源汽车厂商,适当向关键零部件企业倾斜。政府可通过税收减免的方式给予企业优惠,或是直接对消费者进行补贴。同时也要扩大资金获取渠道,适当引入社会资本,推动车企转型升级的同时,又不过度依赖政府补贴。


  其二,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充电站、充电桩等,政府财政补贴也应向这些配套基础设施倾斜。同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盈利模式,早日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其三,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提升关键技术研发能力。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手段,联合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多个主体组建团队,共同进行核心技术研发。同时优化补贴结构,重视研发项目的专项补贴,刺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其四,逐步弱化对财政补贴的依赖,建立有竞争性的激励和淘汰机制。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已逐步退坡,并设置了更加严格的技术标准,逐渐淘汰低技术水平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以实现产业良性发展。另外,还需要积极寻求新能源汽车“双积分”等竞争型的创新激励机制,从而替代推广补贴,也可倒逼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其五,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地方监管。中央政府应放权地方政府,完善地方监管体系,建立起以地方政府为主的财政监管责任机制。实行新能源汽车信息档案登记制度,在一定年限内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督。(作者:张卓颖)



上一篇:东莞市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东莞新材料产业发展困境与建议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