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简要分析了全球、国内和省内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山东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面临的不足;其次随后从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两个方面提出了山东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产业布局。
一、发展现状
从国际看,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开拓创新不断加速,各行业巨头推出了一批基于新敏感材料、新技术原理、新开发工艺和新行业应用的智能传感器产品,全球产品化的传感器大约有2.6万种。智能传感器核心技术,如智能材料、微机电系统芯片和应用系统等不断取得进步,推动了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快速突破,不断发展和应用。欧洲、美国、日本等产业发展先进国家和地区加大在智能传感领域的布局力度,已形成良好的技术基础,产业上下游配套成熟,在智能传感器市场取得垄断地位。
从全国看,我国智能传感器市场空间广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已形成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软件与数据处理算法、应用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中西部重点城市集聚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产品有效供给、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生态等将进一步实现突破,向着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的方向加速发展。
从省内看,山东省传感器产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极具发展潜力,拥有智能传感器企业70余家,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1亿元,在声学、压力和非制冷红外传感器等领域具有比较突出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力。声学传感器出货量居全球第一位,市场占有率超过40%,压力传感器在消费类领域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三位,高端非制冷红外成像核心芯片填补国内空白。但是,由于山东省智能传感器产业起步较晚,和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型向智能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在部分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不足、产业生态不健全等问题。

二、总体思路
2.1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紧盯前沿、延链谋划,龙头牵引、培育壮大,打造生态、集群发展”的思路,紧盯智能制造、智能消费、智能汽车、智慧医疗、空天信息、高端家电、人机交互等重点领域,攻关核心技术,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为推动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2.2 发展目标
经过三年发展,山东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取得明显突破,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位居全国一流,产业整体结构持续优化,产品供给水平有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处在全国前列。
(1)快速壮大产业规模。到2023年,智能传感器企业营收突破300亿元。紧抓物联网快速发展、智能传感器市场爆发增长、技术创新高度活跃的战略机遇期,做大做强一批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封测和系统集成的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
(2)持续完善产业链条。关键环节配套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协同发展能力日益增强,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结构合理、生态完善的智能传感器产业体系。
(3)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智能传感器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依托重点项目建设,整合优势资源,不断优化智能传感器区域布局,不断向高端延伸产业链条。
(4)显著增强创新能力。一批智能传感器核心技术得到突破,行业总体创新投入进一步提升,实现智能传感器及微系统模组的研发和产业化。协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创建、培育一批院士工作站、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
三、产业布局
依托各市产业基础,发挥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济南产业化基地、青岛崂山微电子产业园、中德生态园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淄博电子信息产业园、烟台光电传感产业园、潍坊声学光电产业集群等集聚优势,加大龙头企业支持力度,积极发展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算法开发、系统集成等领域,大力支持声学、压力、气体、温度、红外、生物医学等传感器突破发展。重点建设青岛声学智能传感谷和烟台光电智能传感产业基地。
青岛:打造国内领先的声学智能传感谷。依托微电子研究院,集聚全球研发人才,推动建设总部级研发中心,围绕材料、芯片、器件、算法、智能装备及先进封装等展开技术攻关,重点聚焦智能家电、消费电子领域龙头企业供应链建设,加快提升智能传感器领域设计、制造、封测能力。围绕培育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瞄准国际国内领先水准,以崂山区、城阳区为核心区域,以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为支撑,高起点、高标准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链式、协同发展。
烟台:围绕光电传感打造高端产业基地,建设微纳制造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烟台聚焦红外传感器、MEMS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半导体激光器、太赫兹探测器、微波器件等重点领域,高标准建设光电传感研究院,培育涵盖集成电路设计、材料、封测、装备研制及应用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建成面向全国的智能传感器公共服务平台,为研究院所、企业提供研发和中试服务。支持重点企业开拓气体传感、惯性传感、水质传感等领域新的技术及应用,放大带动效应,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济南:依托重点企业智能传感器封测技术基础,提升MEMS传感器及模组封装技术,形成规模化封装测试代工能力。以MEMS传感器封测为特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引进配套企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淄博:依托重点企业和传感器研究院,落实“高端引领、深化应用、铸建链群”的思路措施,建设集MEMS芯片设计研发、工艺加工、封装测试、产品应用和配套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研发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基于MEMS微加工技术的压电陶瓷扬声器、压电陶瓷喷墨头、编码器等项目的产业化。潍坊:依托重点企业声学传感器研发、生产技术,结合现有发展优势,发展智能穿戴设备、人机交互控制终端、触摸屏控制系统、微型扬声器模组,打造国家级声学产业基地。威海:推动培育智能器件封测等项目,重点建设智能传感器封测生产线。提升完善国家级研究中心、创新创业园等创新载体,逐步构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同参与的传感器产业链创新体系。
其他市。依托各自产业基础,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重点布局智能传感器材料、应用等领域,逐步做大产业规模。(作者:李英峰、林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