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辽宁省智能制造业产业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

来源:原创  时间:2023-01-06  点击:2820
辽宁省智能制造业产业空间格局已经形成沈阳市、大连市两个增长极,形成“沈阳-鞍山-营口-大连”的产业集聚轴线,并逐渐向全省域周边地区扩散。辽宁省智能制造业还存在“低端锁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人才短缺等问题。

  辽宁省智能制造业产业空间格局已经形成沈阳市、大连市两个增长极,形成“沈阳-鞍山-营口-大连”的产业集聚轴线,并逐渐向全省域周边地区扩散。辽宁省智能制造业还存在“低端锁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人才短缺等问题。


  一、辽宁省智能制造业发展现状

  当前,辽宁省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趋势已经显现,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全国企业信用查询系统数据库和企查查微观企业数据库,截至 2019 年,共监测识别出辽宁省智能制造业企业 2 024 个。从智能经济企业增量的角度来看,2000 年以来,辽宁省智能制造业企业整体上还是处于增长态势,其中,2000 年新成立企业 40 个,2019 年新成立企业 276 个,增长近 7 倍。2000—2009 年增长不稳定,有几个年份出现增长回落的现象,总体呈现出高低起伏的态势。2010—2013 年处于产业调整期,但从 2017 年开始,新增企业数量显著上升,从增长率的角度看,从2017 年开始增长率高达近 50%。从行业分类的角度看,辽宁省智能制造业企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24 个,占比 16%;专用设备制造业 320 个,占比15.8%;金属制品业 243 个,占比 1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7 个,占比 10.2%;通用设备制造业203个,占比 10%;仪器仪表制造业 148 个,占比 7.3%。由此可见,辽宁省智能制造业企业中多数还是集中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比超过了四分之一。


2000—2019年辽宁省智能制造业新增企业数量

图1  2000—2019年辽宁省智能制造业新增企业数量


  二、辽宁省智能制造业产业空间格局

  从产业空间分布的视角,辽宁省智能制造业已经形成沈阳市、大连市两个增长极,并逐渐链接中间区域,形成“沈阳 - 鞍山 - 营口 - 大连”的产业集聚轴线,并逐渐向抚顺市、丹东市等全省域周边地区扩散。从地级市尺度来看,沈阳、大连、鞍山、营口、丹东是辽宁省智能制造企业最多的五个地级市。其中,沈阳市有智能制造企业 753 个,占据辽宁省智能制造企业总量的 37.2%;大连市有智能制造企业 294 个,占辽宁省智能制造企业总量的 14.5%;鞍山市有智能制造企业 201 个,占辽宁省智能制造企业总量的 9.9%。可见,沈阳市、大连市和鞍山市的智能制造企业占比之和已超过 60%,成为了链接辽宁省东部和西部的中间区域。

辽宁省各地级市的智能制造业企业数量空间分布

图2  辽宁省各地级市的智能制造业企业数量空间分布


  三、辽宁省智能制造业产业发展的现存问题

  (一)“低端锁定”导致企业认识不足

  辽宁省传统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众多中小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和粗放增长型为主要生产方式,很多制造企业技术装备总体仍很落后,甚至还处于工业 1.0 和工业 2.0 时代。长期的“低端锁定”导致企业对应用智能制造装备的意识不强烈,对智能工厂、云制造、物联网和3D 打印等技术更是知之甚少。当前,辽宁省传统制造业在技术、工艺和产品等多方面存在“低端锁定”现象,造成传统制造业长期陷入路径依赖,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技术创新的原动力。


  (二)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开始关注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和高端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与欧美和日本等制造业先进发达国家相比,高端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重要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对进口的依赖度仍然较大,严重制约了辽宁省的智能制造业产业的整体发展。


  (三)企业智能化改造的动力和信心不足

  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中重要环节之一是装备信息化建设。产业技术装备升级需要较大规模的前期资金投入。当前,受到疫情和东北区域经济整体情况的影响,传统制造业领域的一些民营企业由于缺乏金融信贷支持和政策扶持,企业智能化改造的动力和信心不足,存在政府补贴就改造、政府不补就不改的问题,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和主动性不足。


  (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

  工业互联网是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辽宁省存在着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工业互联网的建设规模与质量制约着辽宁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当前,辽宁省传统制造业与智能制造的产业融合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尚未实现真正的均衡发展,并且以往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主要集中于商业领域,所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不高,与世界上其他智能制造发达地区仍存在着较大差距。


  (五)智能化领域结构性缺工现象明显

  智能制造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有机融合,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既需要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工人和高端制造业人才,也需要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信息化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高端人才,以及针对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管理人才。当前,辽宁省具备雄厚的产业工人基础,但多数都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对智能制造的技术和管理了解不足。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使制造业企业对低技能的一线工人的需求大幅减少,而对从事机器维护和研发等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辽宁省当前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落后于北京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未能形成高科技人力资源的集聚效应,智能制造产业结构性缺工现象明显,这也成为制约辽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瓶颈。(作者:范帅邦,宋 奕,李明静,董 进,齐天园)



上一篇:日用陶瓷产业智能制造的现状与发展思考
下一篇:山东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总体思路、产业布局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