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中央预算内投资 > 中央预算内投资百科

2026中央预算内投资【节能降碳专项和污染治理专项】:申报要点及方向预测,申报策略及实施建议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8-27  点击:87
国家发展改革委通常于11-12月初安排下一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工作(2025年提前至9月份,2026年预计9月份开始申报工作),各省(市、自治区)需在一个月内向国家正式上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草案。

【政策背景与申报原则】

(一)政策依据:根据《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和《污染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2026年中央预算内资金将继续聚焦“双碳”战略目标,重点支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和节水改造、资源循环利用、水污染治理等领域项目,旨在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2025年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资金规模达128.63亿元,2026年该专项资金总额预计将突破130亿元。


(二)申报原则提前储备原则:建立常态化项目谋划储备机制,确保申报项目前期工作成熟、要素保障到位。精准匹配原则:严格对照专项支持方向和遴选标准,实现项目与政策的精准对接。全流程管控原则:强化项目储备、申报、实施、验收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


(三)管理机制实行“省级预审+国家复核”双级管理模式。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项目初审、推荐及日常监管;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评审和最终审核,确定资金支持项目及额度。


【申报时间轴】

国家发展改革委通常于11-12月初安排下一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工作(2025年提前至9月份,2026年预计9月份开始申报工作),各省(市、自治区)需在一个月内向国家正式上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草案。


【项目要求强化说明】

(一)企业要求:企业信用良好,近三年无重大环保处罚或失信记录,未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企业可通过查询《信用中国》了解自己的信用情况,如果有行政处罚,需尽快进行在线修复。


(二)项目成熟度要求:本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前期手续齐全、具备开工条件的计划新开工或在建项目,建设进度不超过50%,不支持已完工项目。


(三)资金拼盘合规:通过企业资本金、银行贷款、融资等手段,实现项目资金拼盘完整闭合。


【2026年度项目申报方向预测】

根据政策投向预测,2026年度项目申报方向与2025年度大致相同,在下列方向领域中持续实施。


(一)节能降碳专项

1.碳达峰碳中和先进技术示范及应用:主要支持符合《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确定方向,技术水平领先、示范效应明显、减排效果突出的项目。其中,氢能、新型储能领域项目,先进风电、光伏产品研发及生产制造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有关专项支持;先进风电、光伏示范应用项目由本专项支持。


2.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支持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数据中心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园区绿色低碳改造项目。


3.循环经济助力降碳:支持尾矿(共伴生矿)、煤矸石、粉煤灰、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支持以农林剩余物资源化利用为主的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支持可降解塑料、可循环快递包装、“以竹代塑”产品生产和应用推广项目建设。


(二)污染治理专项

4.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支持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建设,重点支持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支持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支持焚烧飞灰处置设施项目。支持探索开展小型生活垃圾焚烧设施试点项目。


5.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补齐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缺口,支持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支持既有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升级改造项目。支持区域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技术中心和区域性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设项目。


6.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支持电镀、皮革、有色金属、印染、制药等涉重金属行业及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清洁生产重大技术示范应用项目。


7.重点领域环境治理:支持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新污染物治理等重大技术示范应用项目,以及国家批复的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项目。


8.水污染治理:支持污水收集管网新建改造及雨污分流改造(不包括嘉陵江、汉江等长江支流沿线城市)。支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信息平台建设,绿色低碳标杆厂建设。支持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


9.节水项目:支持重点城市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支持苦咸水、矿井水利用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行业节水改造项目。


10.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重点项目:支持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所必需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重点项目,突出示范带动效应。


【2026年度申报策略和实施建议】

为提高申报成功率,相关单位需构建“政策匹配—项目策划—材料准备—过程管控”的全流程实施体系:


(一)精准匹配政策导向

技术示范类项目:需紧扣《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突出技术的“原创性”与“引领性”,例如氢能领域可聚焦“绿氢制备-氢能冶金”一体化项目,新型储能领域可侧重“长时储能+新能源并网”示范;


行业改造类项目:以“能效提升量化数据”为核心竞争力,如数据中心改造需提供PUE值1.8→1.25的具体技术路径(如液冷技术替代、余热供暖),并附第三方能效检测报告;


循环经济类项目:强调“资源利用闭环”,如钢渣综合利用项目需说明“钢渣-建材-再生骨料”的全链条利用模式,以及吨渣碳排放降低量。


(二)材料准备关键要点

1、技术可行性论证:需包含技术原理、国内外应用现状、本项目创新点、工程化难度分析等,建议附专家评审意见;


2、效益测算:量化分析节能降碳效果(如年节电XX万千瓦时、减排CO₂XX万吨)、经济效益(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与社会效益(就业带动、区域环境改善);


3、合规性文件:整合立项批复、土地预审、环评批复、资金证明等材料,确保逻辑连贯、签章齐全。


(三)风险规避要点

1、政策动态跟踪:关注国家发改委、地方发改委的政策解读会与申报指南,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材料瑕疵;


2、内部合规自查:提前核查环保处罚、资金使用等历史记录,确保无未修复的信用风险点;


3、进度管控:在建项目需合理规划申报节点,若进度接近70%,可暂缓申报至下一批次,避免因“超进度”被拒。


中央预算内投资节能降碳和污染治理专项是国家推动节能降碳和污染治理工作、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6年的政策将对企业申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充分认识政策的内涵和导向,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严格遵守申报要求,提高申报成功率。



上一篇: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这些筛选要点你必须掌握!
下一篇:如何申报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资金?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