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然而,申报过程中“僧多粥少”的情况普遍存在,能否精准把握各专项的筛选要点,直接决定了项目能否成功入围。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梳理中央预算内投资一些专项中重点领域的筛选核心标准,助力申报工作少走弯路。
一.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
安全与民生并重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该专项的筛选要点聚焦于设施安全性和改造必要性。
在燃气管道和设施方面,市政与庭院管道中,全部灰口铸铁管道、不满足安全运行要求的球墨铸铁管道,以及运行年限满20年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钢质管道、聚乙烯(PE)管道等均在改造范围内;运行年限不足20年但经评估无法保障安全的管道,以及被建构筑物占压的管道也需改造。立管(含引入管、水平干管)运行年限满20年且有安全隐患,或年限不足但无法通过管控保障安全的,同样需要更新。厂站和设施若存在超设计运行年限、安全间距不足等问题,不满足安全运行要求的,也在改造之列。用户设施中,居民用户的橡胶软管、需加装的安全装置,以及工商业用户有安全隐患的管道和设施,都在支持范围内。
供水管道和设施里,水泥管道、石棉管道等,运行年限满30年且有隐患的其他管道,以及存在隐患的二次供水设施,均需改造。排水管道方面,平口混凝土、无钢筋的素混凝土管道,存在混错接问题的管道,运行年限满50年的其他管道,都是改造的重点。供热管道运行年限满20年,或存在泄漏隐患、热损失大等问题的,也需要进行改造。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方面,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针对2000年底以前建成并纳入国家计划的城镇老旧小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既支持项目主体工程,也支持配套基础设施,补助标准根据项目类型有所不同,政府投资项目补助不高于总投资(不含征地拆迁费用)的30%,企业投资项目或仅含配套基础设施的政府投资项目,补助不高于配套基础设施投资(不含征地拆迁费用)的50%。值得注意的是,配套基础设施需是小区内或与小区相关的,不得用于主干道、主管网等与小区无关的城镇基础设施项目。
二.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聚焦物流短板与效能提升该专项旨在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升物流效率,筛选要点围绕不同类型的物流设施展开。
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重点支持已纳入年度建设名单的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内的相关设施,如多式联运转运场站、高标准公共仓储设施等,且项目需位于指定的国家物流枢纽范围内。
冷链物流设施项目,要求单体库容在2万立方米以上的冷藏库、冷冻库新建及改扩建,以及存量冷库智能化改造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城郊大仓基地项目,支持建设大型仓储物流设施,完善分级物流配送体系,包括高标准公共仓储、分拨配送设施的新建、改扩建及智能化改造等。
该专项的规划依据主要是《“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申报项目需符合这些规划的要求。
三.排水设施建设破解内涝难题,提升排水能力
此专项聚焦于解决城市内涝和排水不畅问题,筛选有着明确的方向和范围。
项目需已纳入各级有关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或县城排水防涝系统化方案。县城重点安排排水管网建设与改造类型项目,而泵站建设与改造、排涝通道建设则重点在城市边界。
在建设内容上,要参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1〕11号)进行包装,涵盖排水管网建设与改造、泵站建设与改造、排涝通道建设以及智慧平台建设等方面。其中,城市可安排以上四种项目类型,县城重点安排排水管网建设与改造。
四.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强化核心竞争力
该专项旨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筛选要点突出项目的先进性和带动性。
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建设项目,主要支持国内紧缺金属、非金属战略性矿产资源及重点资源矿山的新建、改扩建,矿产资源采选等新技术产业化应用,以及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项目。
重点产品“国货国用”项目,支持示范应用项目与设备迭代升级项目,不单独支持装备产业化项目。高端新材料自主能力提升项目,要求材料具备高端、稀缺、战略属性强且可产业化的特点。
高端药品和医疗器械自主可控项目,支持产业化项目,重点在于核心技术攻关与卡脖子技术,优先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龙头企业。重点行业重大中试基地建设项目,涉及多个行业,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产业化需求进行支撑能力建设,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且不支持产业化项目。
此外,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不低于2亿元,支持比例为15%。
五.城市更新: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宜居水平
城市更新专项筛选要点注重项目的针对性和合规性。
项目要与《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做好区分,建设内容不能重复。每个县每年最多从8个领域中选择3个急迫领域进行申报,且要注意支持范围的前提条件,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针对2000年底以前建成的小区,城中村改造重点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等。支持金额方面,单项目最低500万,最高2个亿,主要可开发城市为超特大城市及长江、黄河、珠江等重点流域沿线大城市。
六.污染治理:守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
污染治理专项筛选要点围绕不同污染类型的治理需求展开。
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体系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等。
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项目,支持电镀、皮革等涉重金属行业及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先进清洁生产技术示范项目。
重点领域环境治理项目,包括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等,以及国家批复的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项目。
水污染治理和节水项目,支持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和污泥处理设施及管网新建和改造,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等。
其他项目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交办重大事项安排,包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项目等。
七.节能降碳:践行双碳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该专项筛选要点
根据不同项目类型制定了相应标准。
碳达峰碳中和先进技术示范及应用项目,补助标准30%,要求项目技术先进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明确的示范推广价值,需列入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
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项目,补助标准20%,面向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改造项目,以“能效提升幅度”为核心考核指标,可参照《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项目,补助标准15%,要求项目资源利用率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10%以上,覆盖固废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部分项目对年利用量和总投资有要求。
八.产粮大县的公共服务设施:补齐民生短板,助力乡村振兴
此专项主要支持产粮大县的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筛选条件包括项目位于832个产粮大县,重点支持县城项目,适当考虑人口集聚的中心镇;本县无相应设施或现有设施临近使用年限、或被鉴定为D级以上危房的项目。单个项目实行补助比例和最高补助限额“双控”,最高支持比例为80%,不同类型项目有不同的最高补助额度,如普通高中最高补助5000万元,县级医院(县域医共体)最高补助5000万元等。
九.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及县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融合
该专项筛选要点突出区域重点和项目类型。
和美乡村方向重点支持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最高补助8000万,支持村庄公共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建设。
县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重点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60个)和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最高补助4000万,包括农业生产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农产品加工流通集聚区配套基础设施、促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相关设施等。申报材料需包括工作方案(和美)、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十.重点流域水环境集成治理:呵护碧水清波,保障生态安全
专项支持范围广泛,筛选要点聚焦重点流域和治理内容。
江河水环境集成治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区域的江河水环境为重点,包括珠江、松花江等主要河流干支流及重污染流域。
湖泊水库水环境集成治理重点为新三湖(白洋淀、洱海、丹江口)、老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等。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源头治理涵盖城市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保障工程等。
此外,还包括内源污染治理及推进水环境保护治理的其他工程。
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涉及面广、要求严格,筛选要点是项目申报的“指南针”。申报单位需仔细研读各专项的具体要求,结合自身项目特点,精准匹配筛选标准,做好项目谋划和材料准备工作。同时,要密切关注申报窗口期,积极与相关主管部门沟通,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为地方发展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