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在许多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实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问题,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解决。
一 、规划中加入“人”的要素
乡村是村庄聚落,它的主体是原住民,然而大量的乡村旅游规划中却存在见物不见人的现象,这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乡村旅游规划的规划者以都市人、年轻人为主,他们缺乏对乡村的认知,不能准确把握乡村的传统风貌和乡土文化,导致乡村旅游规划缺乏原住民生活的面貌。
乡村的空间形态、建筑结构、景观环境依托于原住民的建设,同时原住民是传承乡土文化的载体,他们承载的饮食文化、风俗习惯、宗教礼仪、节庆活动是乡土文化的“源文化”,也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乡土文化需要通过原住民来传达,他们的衣着、言行举止都承载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旅游者只有通过与他们的亲身接触,与他们共同生活在乡村中,体会原住民的生活气息,才能真正了解乡村社会。

二 、乡土建筑要富有地域特色
乡村聚落及演变发展是经文化、地理气候、历史、宗教沉淀下来的产物,乡村建筑则是乡村聚落物质空间的载体。乡土建筑亦是乡村旅游中一个重要部分,是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载体,反应出乡村的整体风貌,蕴含着浓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对乡村旅游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但由于乡村建筑与现代生活的冲突、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大多数乡村旅游规划大量的复建兴建乡土建筑,不注重对传统建造技艺的继承、传统材质的忽略,导致乡土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被肢解,乡村地域特色缺失,乡村整体风貌“千篇一律”。要创造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乡土建筑才能让旅游者找到不同的乡村体验,乡村旅游才能发挥它独特的魅力。
三 、构建多业态乡村产业
乡村旅游中乡村产业的单一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乡村旅游理解的局限,另一方面是缺乏详细的产业规划。
乡村旅游被片面的理解为“农家乐”、“乡村游乐场”,对乡村旅游理解的局限主要是缺乏科学性的指导、对乡村产业的认识不足以及乡村开发吸引力匮乏,同时带来设施的使用周期短、阻碍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等问题。从乡村旅游的发展来看,归根结底是缺乏对乡村产业的总体布局,对乡村产业规划缺乏细致性的划分。
现如今乡村的开发建设以工业型、农业型、休闲型为主题,开发的产品也过于单一,缺乏详细性的产业规划。在乡村的发展策略上要依托于乡村的上位规划和本身资源优势,进行深入研宄设计。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不仅要依托于当地农业生产,还要完善其第二和第三产业,引导发展多样化的产业融合,实现构建多元化健康产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