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贵阳贵安民族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共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于日前印发《关于支持贵阳贵安民族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在推进“四化”建设,促进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方面,支持贵阳·孟关陆港制造产业园、清镇市王庄铝精深加工园区等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设备改造升级。支持推进民族乡村特色小城镇建设布局,支持具备条件的民族乡村发展养老产业,重点打造2个康养示范基地,积极支持建立“苗绣”“贵银”产业加工或营销总部,对民族乡村遴选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予以政策倾斜。支持民族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支持民族乡推进城镇化建设,积极发展民族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扶持民族乡建设非遗展览陈列室,鼓励乡村非遗传承人、民俗工艺传承人开设“乡村记忆工坊”等传承工作室。
在推动民生事业加快发展方面,加快补齐民族乡村公路建设短板,加快民族乡村“四好农村路”建设。支持民族乡建设数字乡村,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积极推广远程教育、远程医疗、金融服务进村等信息服务。加大民族乡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配合贵阳贵安民族乡积极向省级层面争取教育专项资金,支持3万人以上人口的乡镇中心办好2所以上公办幼儿园、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且有实际需求的村办好1所以上公办幼儿园。建立市级示范性学校对口帮扶民族乡中小学机制。支持将民族乡全部纳入“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增加国家级“特岗计划”教师指标。“国培计划”“省级计划”名额分配向民族乡倾斜。加大对民族乡村医疗卫生发展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民族药进入国家药典。支持民族乡村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发展,改善民族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
在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方面,支持民族乡所在区(市、县)及民族乡建设和提升改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培训、实践等基地,积极组织开展民族理论政策宣讲、民族团结典型事迹报告等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十四五”期间,每年创建1至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或示范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支持民族乡村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和方式,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周、日)活动内容。
在强化资金要素保障方面,中央和省、市级专项资金或投资继续倾斜支持民族乡村发展,资金项目做到优先落实、优先安排。进一步加大对民族乡村资金支持力度,“十四五”期间,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1亿元以上、安排市级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7500万元以上重点扶持民族乡村基础设施、生活环境治理、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旅游生态建设、民族特色村寨打造以及农村“五治”等项目,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民品企业贷款。在分配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时突出民族乡村区域化和精准性,切实支持民族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