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
原文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2018年1月2日,乡村振兴战略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这也为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落实和推进提供了一份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如今已过去近两年时间,有关田园综合体的项目建设,也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着。
到目前为止,田园综合体的进展如何?在发展中又遇到了那些阻力?针对这些问题,调研了江西宜春高安市的一处名为巴夫洛的田园综合体,从中解构出田园综合体的“优”与“忧”。
据了解,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优”
1.基本情况介绍
中国高安·巴夫洛田园综合体坐落于江西省宜春高安市昌西文化产业园内,距离南昌市市区约三四十公里,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是国家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家由全民营公司运作的项目。
“巴夫洛”的名字取自英文单词“水牛”(Buffalo)的音译,有农耕文化之意。巴夫洛田园综合体的总体布局为“一谷、一园、一镇”,即巴夫洛生态谷、巴夫洛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巴夫洛风情小镇。以“生态高地、农业慧谷”为主题,总发展目标是建设以农业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体系,以江西特色农产品加工与配送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和以原有12个赣派老村庄及耕读文化为依托的生态休闲文旅体系,真正实现三次产业融合联动,并整合原住村民资源,带动他们共同致富,打造田园化的“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巴夫洛生态谷主要分五大板块,即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生态牧场游憩区、乐龄中医药康养区和市民农园。涵盖智慧农业、花海景区、房车营地、乡村民宿、科普场馆、主题乐园、森林拓展、游乐互动、农夫市集、有机餐饮、湖泊垂钓、生态养殖、青年旅社、场景婚庆、主题演艺、小动物园、旅游康养、旅游地产等多方面。
巴夫洛电子商务产业园主要围绕高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主要涵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中央厨房餐饮供应系统、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农业创业孵化平台五大产业项目。
巴夫洛风情小镇是集旅游综合服务、新农村及田园城市节点建设示范为一体的特色风情小镇,是巴夫洛生态农业综合体的服务中心,形象展示窗口和“公司与村民利益共同体”。
根据规划,巴夫洛的三期工程2020年竣工后,每年游客人数将达200万人次,年收入将达200亿元,将为农民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区域内12个自然村、1000多村民共同富裕;辐射带动项目周边29个新型农业主体、265个农业合作社1.5万户农民共同发展。
目前,巴夫洛一期工程已竣工并正式投入运营,总投资约10亿元。2018年10月,巴夫洛取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资质。
与传统的农家乐不同,田园综合体做到了一二三产业互融互通。通俗地讲就是,在这个占地2万3千多亩的土地上,不仅有着智慧农业正在探索的新型农业种植,还拥有配套的农副产品加工厂、仓储物流及电商专区;旅游业的融合,包括农林生态体验、游乐项目、民宿、特色小镇等,关注人的全方位需求,让三产之间的关系联系地更加紧密。
举个例子,在巴夫洛田园综合体园区内,白天,游客可以和家人一起体验骑马、射箭、绳索挑战、小火车,在智慧农业园区参与果蔬种植和采摘,在玫瑰园赏花,参观蝴蝶博物馆。到了晚上,烧烤、篝火晚会等活动满足游客的夜生活。累了,游客可以选择露天野营,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入住青旅、民宿、小木屋或是房车。园内餐饮提供的果蔬肉禽等食材,基本为园内自产。在体验过“现代化”的田园生活后,游客还可购买与市价无异的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等。
园区负责人:“巴夫洛田园综合体于2018年8月开始试营业,截至目前,不到半年的时间,已接待25万旅客。来巴夫洛旅游的游客,绝大多数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主要为亲子游。另外,中小学学校学生团体和旅行团也占不小的比例。”
2.肖文的“野心”
提到巴夫洛田园综合体,就不得不提到巴夫洛的创始人肖文。
肖文最初是强烈拒绝搞农业的,而眼下的这一切成果,是场偶然却也在意料之中。
20世纪90年代,正当深圳的改革开放搞得轰轰烈烈的时候,26岁的肖文刚刚研究生毕业。与当时跳出体制下海创业的人不同的是,肖文选择了从政的道路,而这一待便是18年。
2009年,上海赣商集团收购了江西电子集团,电子政务开始改制,离开体制的肖文被请到了江西电子集团担任董事长,兼任联创光电董事长,并在多家公司担任董事。这期间,肖文经历了由政府管理到企业管理再到资本管制的角色变化。
这个过程,肖文感慨自己虽达成了人生目标,但却为没能实现自我抱负而感到遗憾,下决心出来创业。在最适合安逸的阶段选择了忙碌,又在最辉煌的时刻选择了“触底”般的疯狂。人到中年,肖文却闲不住。
2014年6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肖文去南京参观一位朋友筹建的1.2万亩休闲主题园区。就在这个项目几十公里半径范围内,有一家加工牛羊肉的食品公司和一块约10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
一个小的范围内同时存在着一二三产业,但他们却是独立存在的。为什么不能将它们聚拢在一个区域,搞一个综合体项目?
“重点盯第一产业不对,变成农民种地了,盯第二产业也不对,变成工业了,只有第三产似乎也不对,就变成圈地活动了,违背了初衷。只有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才可以。”肖文在回忆当初的灵光乍现时说道。
自此,农业综合体的想法诞生。肖文火速注册了农业综合体的标志,并拉来了合作伙伴一起规划项目的未来。
肖文认为,农业综合体的目标空间应在2万亩以上,才有可能形成综合体模式的内生循环。而在当时,规划内的2万多亩土地上12个村庄只通了电没有通水,村民用水只能打井,生活状况和居住状况非常糟糕。
肖文觉得这也是个契机,未来可以将这些村民集中起来,提升他们的基础设施配套和组织管理水平,改善其居住的环境,从而引导整个生活方式改变。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可以提升,组织形式也可以变得更加文明高效,这样就能实现城乡一体化交融。
在了解了整个项目的最初雏形后,当地政府的主要领导也表现地很兴奋,当即决定全力支持。
但困难也很显眼的摆在眼前。12个村庄有500户老百姓,漫山遍野的7000多个坟,还有其他老百姓2万多亩的土地问题。以以往的经验来看,肖文认为要做完这三件事没有三年是不可能完成的。
然而,当地政府仅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将问题全部解决。“当时我在当董事长,拿着高年薪和期权。在那以后我就知道,我已经没有退路了,因为政府已经力所能及或者说超出他们能力范围内来完成了这件事情,所以我必须来。”肖文感慨道。
至此,巴夫洛田园综合体诞生。
3.村落改造到生态牧场,再到一个社区
从2015年创建到现在,巴夫洛也解决了不少农民和农业方面的实际问题。
除了每年会固定支付给被安置的农民合理的土地租金,以解决其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外,巴夫洛还斥资3.5亿元建了24万平米,来解决500户老百姓的居住问题。这些安置房符合当地家族居住习惯,每户480多平米,不仅通水电,还覆盖WIFI网络。另外,巴夫洛还划出三块地,来解决老百姓自给自足的种菜问题。
“我心中就是要打造一个亦城亦乡的居住社区。”肖文介绍称。
解决了安置农民的生存问题外,巴夫洛还与400多户签订了劳动合同,为1400多务工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
农业方面,巴夫洛已是国家级智慧农业示范园。园内不仅有用于监测各种果蔬茶等植被的土壤、温度等指标的“中央大脑”,还自主研发了水肥一体机、信息采集处理传感器等农业科技设备。除了技术方面的积极探索,巴夫洛还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保证了项目的人才落地。
肖文称,巴夫洛第一步做村落改造,二期将打造生态牧场,目标一个社区,将其打造成一个可传承、有度假性和养生性的3万人左右居住的稳定的社区,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创新改革先行区。
巴夫洛之“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经过三年多时间的筹建和发展,巴夫洛田园综合体确实取得了不少傲人的成绩。但这个过程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1.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和其他田园综合体所面临的发展窘境一样,现阶段,巴夫洛也在为基础设施没办法形成资产而感到矛盾。这就使得巴夫洛很难通过传统途径完成融资。
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博士、副研究院杨敬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所谓的资产转化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民营资本所头痛的问题,虽然政府近几年也不断做了各种尝试和推进,但短期内仍很难解决。政策推进缓慢,就需要金融机构有所突破,在资产认定上做一定的改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
另外,政府支持资金到位时间的不确定性也让巴夫洛的项目建设吃紧。
截至目前,在已投入的10亿元资金中,有5亿元来自与市政府共同发起的项目基金,3亿元自有资金。巴夫洛田园综合体总投资30亿元,接下来的二三期项目,仍有20亿元的资金缺口。对于这部分资金的融资,肖文称会通过各类方式来积极解决。
2.盈利能力
盘子越大,成本越高。前三年的项目建设已耗费了巴夫洛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目前正式运营的项目主要以一三产业为主。三产旅游业刚刚起步,很多盈利模式还未得到探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巴夫洛总裁李超然表示,公司初期目标是生存,在收支平衡的情况下保持资产增值,长远来看通过技术进步以及优质服务来带动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升,从而获取超额的利润,这就是公司切实的发展路径。
而公司一直引以为傲的智慧农业,短期内也很难完成变现。杨敬华说:“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农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大农业成本的降低也很难起到有效的作用。”
智慧农业项目能否加快推进,实现盈利也给巴夫洛带来不小的挑战。
3.田园综合体的内嵌模式的不确定性
说到底,田园综合体是为解决农村问题,而将多种新兴产业概念揉搓在一起的集合体,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得天独厚地产业优势,但也存在不确定性。
有关生态旅游的方面,在前不久的华侨城策划规划联盟大会上,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文化人类学博士刘朝晖在分享关于乡村发展振兴的看法中就曾提到,“所有的村落里都在讲一个模式,赶快做旅游,好像所有的村落都适合做旅游。但其实只有5%的案例是成功的乡村旅游案例,另外的95%都是失败的。在政府推动下,乡村领导、干部领导去参观,去任何一个地方看仿佛都似曾相识。”
截至目前,全国新增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越来越多,能否走出一条差异化路线也成为每个综合体应该反思的问题。
另一方面,田园综合体的土地开发等也成为值得政府思量的问题。以特色小镇为例,华侨城创新研究院院级专家,理学博士,高级规划师普军认为,目前特色小镇的推进情况都不是很理想。如果政府在特色小镇项目里不为项目提供住宅用地、建设用地,便会增加企业的投资建设风险。
总结:田园综合体项目确确实实能够为政府分担一部分农村发展方面的问题。但这种新思路、新模式也在实践中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阻力。未来能否将其优势继续放大,并逐渐为项目建设排“忧”,值得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