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十五五规划专题 > 十五五百科

“十五五”铁矿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4-03  点击:339
在国内市场,铁矿生产将以稳增长为核心,推动行业格局加速重构,以适应全球供需变化。尽管铁矿需求总量有所减少,但高品位矿石的需求将持续增加,铁矿石价格有望逐步回归合理水平。与此同时,绿色低碳发展成为行业主基调,安全与高效并重,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将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十五五”时期,铁矿行业的发展趋势将围绕资源保障、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高效转型展开。铁矿资源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石,其保障能力仍是重中之重。在国内市场,铁矿生产将以稳增长为核心,推动行业格局加速重构,以适应全球供需变化。尽管铁矿需求总量有所减少,但高品位矿石的需求将持续增加,铁矿石价格有望逐步回归合理水平。与此同时,绿色低碳发展成为行业主基调,安全与高效并重,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将助力行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此外,专业化整合与产业化发展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共性趋势。展望未来,铁矿行业将在多重挑战中寻找机遇,以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为方向,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十五五”铁矿行业发展趋势


一、铁矿资源保障仍是国家战略重点,国内铁矿生产以稳增长为主

作为我国战略性矿产,国内铁矿将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铁资源开发计划"已进入加快实施阶段,一批重点新建大型矿山项目加快推进、资源接续工程和矿山技改项目快速落地,将一定程度 提升国内矿的产量。与此同时,“铁 资源开发计划”多数项目需要分两期建设,且国内其他部分铁矿资源逐步枯竭或面临停产,短期内国内铁矿产量难有大幅增加,预计2025年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保持在10亿吨以上水平,国内铁矿成品矿量达到3亿吨以上,到2030年成品矿有望达到4亿吨。部分进口矿增量被国产矿替代,对外依存度波动下降,到2030年 我国进口铁矿石量预计下降至7 ~ 8亿吨左右(含权益矿量)。远期,随着国内铁矿需求的减少以及国产矿供给增加,届时铁矿石自给率有望提高20个百分点。

二、铁矿行业发展格局加速重构

铁矿基地建设加强,实现规模和集聚化发展。近年来,随着安全环保要求及执法加严,“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的现象逐步消失。未来在生产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安排及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下,国内铁矿将实现以生产基地为核心的规模开发和产业集聚发展,重点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比例提升到70%以上。

国内铁矿生产结构继续调整优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铁矿行业以露天矿为主,产量占比约75%;国有矿山产量占比约65%;钢铁联合企业矿山比例约55%,独立矿山占比约45%,其产品则以外售为主,投资和生产意愿主要受铁矿石市场价格和当地的环保安全等政策影响。未来,随着部分露天铁矿资源的逐步枯竭,以及绿色智慧矿山建设的快速推进,届时地下矿占比将呈上升趋势。铁矿行业利润率较低且不具备竞争力的矿山退出,国有钢铁联合企业的矿山比例将呈上升趋势。

行业集中度提升。目前,我国铁精矿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铁矿企业仅4家,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随着环保政策加严和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中小铁矿企业面临技术升级和环保成本的压力,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小型矿企生存难以为继,行业将出现兼并重组加速的趋势。大型矿企通过收购兼并整合资源,进一步增强市场控制力和竞争力。


三、铁矿需求减少但仍将保持高位水平,高品位矿石需求增加

铁矿石需求将整体减少。基于对我国未来电炉钢产量逐渐增加、钢铁行业长短流程结构发生转变的基本判断,未来生铁产量将呈现下降趋势。采用历年铁钢比测算法以及废钢消费量测算法,预计到2025年、2030年我国生铁产量分别约8.3亿吨、7.5亿吨, 铁矿石需求量分别约13.1亿吨、11.8亿吨, 铁矿石需求量保持同步下降,但仍然保持高位。

高品位铁矿石需求呈现结构性增加趋势。我国钢铁行业重点企业高炉炼铁平均炉料结构约"76%烧结矿+ 14%球团矿+ 10%块矿”,综合入炉品位基本维持在57.4%左右。随着环保低碳政策推进以及高炉大型化,未来高效球团矿生产工艺、熔剂性球团生产、高炉大比例球团矿冶炼、高炉高效使用生块矿等技术将被加速推广应用,预计到2030年,高炉球团矿比例将提高至20%以上,远期有望进一步 提高。未来中国对高品位低杂质含量铁矿石产品的需求将保持不断增加。按照2030年生铁产量预测量,届时高品位铁精矿需求量将增加4500万吨以上。

铁素资源替代日益显现,但还需要定的时间和空间。废钢已成为钢铁生产所必需的铁素原料之一,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炉短流程炼钢代表典型的钢铁生产工艺路径。目前,中国废钢资源产出量约2.6亿吨,预计未来我国废钢资源产生量将进一步达到3亿吨以上,再生钢铁原料进口量约1000万吨。未来5~ 15年,预计我国废钢资源产出将逐步进入快车道,废钢资源将越来越成为铁矿资源的重要补充,废钢替代铁矿份额总体上将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废钢大规模替代铁矿石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之前,铁矿行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铁矿石价格将逐步回归至合理水平

从供需关系看,“十四五“期间,铁矿石市场供应过剩局面难有实质改变,预计铁矿石进口均价在90~ 110美元/吨之间。几内亚西芒杜铁矿2025年底至2026年初建成投产,大约在投产后第五年达产,年生产铁矿石高达1.2亿吨,将促使铁矿石供需格局保持宽松状态,届时铁矿石价格可能具有下降风险。展望末来,随着全球铁矿品位下降,能耗和资源消耗增加,叠加燃料和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全球铁矿边际成本将有所上升,部分高成本铁矿山退出市场,届时全球铁矿石供需格局将逐步重回平衡,铁矿石价格将波动上涨。


五、绿色低碳成为行业发展主基调

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已持续近二十年,从全国绿色矿山试点探索到绿色矿山遴选I作全面推进,逐步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到规范发展阶段。2024年,自然资源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明确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推动新建、改扩建、生产矿山全部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并且将减碳指标纳入绿色矿山评价体系,对矿山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未来,绿色矿山建设在低碳背景下将被赋予新的定义,绿色低碳将成为铁矿行业发展的主基调,铁矿行业将更加注重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从下游钢铁行业看,在碳达峰和降碳目标的约束下,下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评价的要求,钢铁企业将会迫切需要绿色零碳铁矿石,将倒逼铁矿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六、安全是发展底线,高效是发展核心

随着我国铁矿开发向更深、更复杂地质区域扩展,传统开发模式面临安全风险和效率提升的挑战。行业将不断引入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做好尾矿库、边坡、爆破、通风及排水、重大灾害治理等方面安全防控,提升矿山管理水平,实现本质安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确保生产的连续性。高效生产方面,未来铁矿行业将向设备大型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促进采选、运输等关键环节处理能力和生产显著提高,降低单位成本,增强矿山的生产连续性和安全性。此外,大型设备的高效性也支持矿山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减少设备数量、优化作业工序和缩短生产周期,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和环境影响。总体而言,设备大型化和高效化正在成为铁矿行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

七、数字化智能化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随着全球对矿产资源开发的需求增长以及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铁矿行业迫切需要通过创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和环境管理水平。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正在推动铁矿行业实现高效、安全、环保的转型升级。通过无人驾驶设备、智能采矿、大数据与AI优化决策、物联网实时监控以及智能矿山管理系统应用等,将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智能化技术可优化能耗管理和固废资源综合处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八、科技创新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

从铁矿资源禀赋看,我国铁矿资源"贫细杂散”,开发利用中产生大量固体废物,仍然存在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土地占损等问题,亟需加强矿业绿色低碳、高效化、智能化等技术研究和攻关,打造铁矿绿色低碳高效开发新模式,推动铁矿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生产绿色低碳矿石,推动高炉炉料结构调整和流程再造,降低钢铁产业链碳排放和污染治理成本。此外,随着我国铁矿资源开采不断向深地方向发展,且矿石品位逐步下降,未来亟需在深部资源勘探、低品位矿石利用、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拓展可用资源范围,实现源头增量,提升铁矿石保供能力。

九、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成为共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产企业除铁矿主业外,还有资源综合利用、铁矿贸易、生态修复、矿区基础设施建设、矿山设计等非矿业务。通过对非矿业务的整合,一是促进企业内部整合融合和集聚,有序推动“一业-企、一企业",发挥协同效应,更成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拓展铁矿企业的业务边界,减少了对单一铁矿资源的依赖,多元业务布局和组合使企业具备更强的市场应对力,有助于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三是促进资源充分循环利用,增加附加值,助力企业实现尾矿及废石资源化等循环经济模式,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十五五”县域发展机遇:如何精准承接产业转移
下一篇:”十五五“期间冶金矿山企业规划思路建议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