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边境地区乡域发展规划重点任务(以依西肯乡为例)

来源:原创  时间:2023-12-15  点击:1825
实施乡村振兴,特别是边境地区的乡村振兴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坚持走具有林区特色、边境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把巩固脱贫、防止返贫、兴边富民等重点工作统筹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上来。激发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制定科学规范的乡域规划,实施精准帮扶,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推动边境地区“三农”事业再上台阶。

      乡域规划建设不应再仅仅是对农村居民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空间进行布局与调整,更应该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既要立足当前,坚持问题导向,更要着眼长远,为乡村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对村庄空间开展差异化、多元化的开发利用,合理引导村庄未来的发展,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乡域规划还要落实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村庄建设(指标)边界,结合实际划定水域控制线、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等其它控制线。


近年来,依西肯乡的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为确保“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实施乡村振兴,特别是边境地区的乡村振兴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坚持走具有林区特色、边境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把巩固脱贫、防止返贫、兴边富民等重点工作统筹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上来。激发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制定科学规范的乡域规划,实施精准帮扶,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推动边境地区“三农”事业再上台阶。在此期间,做好新时代边境地区的农业农村规划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产业规划

1、寒地龙药产业规划

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确立了加快打造全省中医药千亿元产业目标,连续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推进举措,中药材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政府和各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空前高涨,这种增长态势前所未有。由此可见,中药材产业已经开始成为了一个具有良好发展趋势的行业。不仅政府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各种生产经营主体也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为中药材产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还对中医药产业提出了“大抓、特抓”的要求,经反复论证编制了《黑龙江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9-2025年)》,编印了《黑龙江省中药材种植区域图》。编制《黑龙江省中药材生产“十四五”发展规划》并纳入《黑龙江省农业强省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为此,依西肯乡在此政策背景下,大力发展寒地龙药种植产业,符合未来几年省、地、县三级的产业规划。


2、农旅规划

在快速变化的城乡发展环境中,出现了“互联网+”、“生态农业”、“文旅融合”等新的发展模式,这些新的发展要素为乡域范围内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乡域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新的发展要素,进一步深化乡村产业结构改革,激发传统产业的新活力,并促进新型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以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和提升乡民生活水平。


农旅融合属于产业融合的一种类型。农旅融合是指在农业现代化和旅游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利用农业、农村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吸引游客,农业和旅游业相互交叉产生新业态的过程。农旅融合通过资源整合形成的新业态有乡村旅游、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农旅融合将农业资源作为旅游资源,既改变了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又拓展了旅游市场的发展空间。农旅融合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


2.1 发展思路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纲领,以兴边富民战略为指引,以解决边境农旅问题为出发点,以建设生态、可持续、新型经营模式的现代边境农旅产业为目标,结合现代农旅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合理调整依西肯乡的农业产业结构和旅游资源,着力发展生态农旅、观光农旅于一体的复合型现代边境农旅产业格局。


严守大兴安岭森林、湿地、物种三条红线,大力发展林区生态农业、打造有机产品。林区经济发展需要在推动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数量质量效益的并重,不再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而是更加关注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时,也需要由过去的粗放经营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不再依赖资源消耗,不再超过生态承载能力的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林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并将林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加快构建边境旅游产业体系,重点发展自驾游、民俗游、生态游、边境游等特色旅游产业,发展自驾车营地、特色餐饮、特色旅游纪念品等旅游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度假型养老养生、摄影基地等延伸产业,形成特色旅游、配套产业和延伸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着力将农旅产业培育成为依西肯乡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2 农业发展规划

(1)农业生产定位:立足依西肯乡农业、农村实际,转变依西肯乡传统的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理念,规划种植业、养殖业、寒地龙药加工业等精品的三大产业链,建立现代有机农产品和寒地龙药产品网络销售体系,通过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连接成高效的现代精品农业体系。

依西肯乡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图5-1依西肯乡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2)农业产业规划: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至2035年,依西肯乡4余万亩耕地实施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明显改善依西肯乡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耕地质量,增强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优化农业经济结构:规划至2035年,依西肯乡的农业结构和布局要更加合理,经济作物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规模种植比重达到50%,主要农产品优质率进一步提升。依西肯乡各村农业经济结构采用“一村一品”的模式,其中依西肯村重点培育野生大豆种植,加大野生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单产。争取到2035年大豆单产达158公斤,小麦单产达260公斤。新东屯村以经济作物为主要的种植目标,例如山药、辣椒等。瓦干村则是将种植重点放在寒地龙药上,例如防风、赤芍、黄芪等。规划建成为一座集中药材种植、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美食、科技、创新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综合中药种植基地,也是寒地龙药国家级科研基地、东北亚最大寒地中药材种源基地、全国关防风最大仿野生种植基地。


(3)畜牧业生产建设规划:规划至2035年,依西肯乡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和牛养殖业。利用现有的西门达尔种牛,引进龙江县和牛冻精,培育和牛。以规模化、标准化和牛养殖为主线,以保生态、提品质、扩产能、增效益为主攻方向,突出优势品种,突出产业化经营,突出有机品牌,突出可持续发展,提高和牛养殖产业市场竞争力。计划到2035年,和牛出栏3400头,预计畜牧业实现产值11650万元。


(4)渔业生产规划:充分发挥依西肯乡冷水资源优势,规划建立冷水、特种鱼类繁育养殖龙头基地辐射带动,快速提高具有本地优势和特色的珍贵冷水性鱼类和特种鱼类的商品生产量;因势利导地稳步推进小水面开发,适度发展常规温水性鱼类的养殖生产。同时结合生态旅游,建立休闲、观光、游钓渔业基地。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发掘资源潜力,在强化保护、涵养资源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加以开发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计划到2035年全乡养殖水面达到2700亩,渔业总产值累计达到1875万元。


(5)“互联网+农业”发展规划:今后,依西肯乡按照规划,将积极打造“依西肯森林生态食品”品牌,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依西肯森林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立体营销网络,拓展营销渠道,引导企业和养殖户运用“互联网+畜产品”拓展产品市场,充分利用网络渠道和电商平台,通过自建与借船出海两条路径,采取个性化、差异化、点对点及私人定制等营销策略,把依西肯乡优质有机畜禽产品和寒地龙药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积极开发外埠市场,通过在大城市开办产品专营店、在大中型超市设立产品销售专柜,不断提升产品市场占有份额,真正实现由养得好变为卖得好。


2.3 文旅发展规划

(1)文旅资源定位

依据依西肯乡生态观光旅游农业资源,规划将大力发挥边境地区乡村特色,发展依西肯乡生态观光游和边境界江游。将边境地区的独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作为旅游资源,发掘和挖掘其资源价值,对当地旅游开展规范化管理,引导有序发展。同时,发展适合当地特色的旅游业态,如滑雪、狩猎等,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

依西肯乡生态观光旅游将重点打造黑龙江旅游度假区、寒地龙药基地观赏区、龙站岛风景区、天然牧场体验区等。各景区彼此衔接、功能各异、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一线四区综合旅游风景区,实现旅游业与农业的共同发展。力争到2035年游客在依西肯乡旅游的停留时间延长2-4天,使生态观光农业营业收入有大提高。


(2)文旅发展模式

以边境地区的异域风情文化特色为依托,建设与当地资源和历史文化特色相适应的文化产业项目。打造旅游、文化、艺术、娱乐、康养等多元文化产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逐步建立“旅游+农林+康养+界江”的旅游产业格局,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促进与生态、文化、体育、城镇化等融合协调发展,衍生旅游产业链条,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发展以观光性产品为基础的森林休闲、养生、度假等复合型旅游产品,打造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全景式、广覆盖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目的地。完善“一乡”“四板块”旅游布局建设。


以“森林康养+旅游”为抓手,开发多元化系列产品,“政府搭台”主导,政策扶持跟进,“企业唱戏”经营,扩大市场影响。以龙站岛、依西肯天然牧场的森林资源为依托,围绕林区天然大氧吧、界江好风光、高负氧离子等独特的森林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康体养生养老产业,打造成北方夏季养老基地。


在旅游餐饮方面,规划在依西肯乡打造“渔家乐”或“生态农庄”等旅游餐饮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发展以过水增值养鱼模式为主的养殖、餐饮、垂钓、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休闲渔业基地建设是调节、丰富和充实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新兴产业,是加大对外宣传的有效方式。规划界江码头,划定水上路线,游客可以在码头乘坐邮轮,一边欣赏黑龙江自然风光,一边品尝“全鱼宴”。


围绕文旅规划,以“一核心、两突破、三引擎”的发展思路为主路线,把依西肯乡打造成以“特色中药材”为发展核心、以“高端渔猎、摄影写生”为野奢突破、以“中国国家地理营地、中国钓鱼运动协会、运营方品牌植入”为引流引擎的集“中药、渔猎、摄影”元素于一体的小镇。规划建设“森林药谷、龙战药岛、繁育药源、科技药厂”,倾力打造高端野钓、摄影写生基地,合力推动产、渔、文、旅联动的创新型产业文旅综合体。(作者:赵明铭)


上一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边境地区乡域发展思路、定位及策略
下一篇:基于专利分析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