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四大要素,对子支撑产业升级、加强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促进公平竞争、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营造商业环境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分析质量基础设施和轴承产业集群升级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轴承产业集群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分析
首先,轴承工业标准体系建设日趋完善。轴承工业的标准体系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轴承工业的国际标准主要是ISO/TC4标准,我国轴承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都有对应。如图7所示,从国家标准信息网检索到轴承相关标准中,国家标准234项,行业标准284项,地方标准1项。

图7 各级别轴承标准结构
如表1所示,从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检索到轴承相关的团体标准共15项,均为2017年之后发布的。从团体标准的地域分布来看,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共发布了17项,占了总数的68%,这表明在团体标准的发展上浙江走在了全国轴承产业集群的前列。

表1 轴承工业团体标准
其次,计量和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机构数量增加迅速。计量和检验检测是一个行业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轴承产品的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对轴承计量和检验检测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轴承生产过程中,轴承零件的尺寸精度决定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轴承计量器具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轴承产品鉴定精度的高低,轴承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是保证轴承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
当前轴承的计量工作主要由官方的轴承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和独立的第三方企业来实施。我国最早实施轴承计量机构为成立于1986年的国家轴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行业专用计量器具(尺寸系列、游隙、振动)的授权鉴定单位。此外,国内从事轴承计量工作的还有国家中小型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国家轴承及管道元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辽宁)、国家轴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
除了官方机构,开展轴承计量和检验检测的还有第三方的检验检测机构。综合来看,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44007家,较上年增长11.49%,从业人员128.47万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25.09亿元。检验检测行业共拥有各类仪器设备710.82万台套,仪器设备资产原值3681.17亿元,共对社会出具各类检验检测报告5.27亿份。检验检测行业的稳步增长,为轴承产品质量检测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最后,认证认可建设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从我国几大主要轴承企业的认证认可情况来看,轴承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认证认可达到了较高水平,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轴承典型企业认证认可情
从我国总体认证认可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截至2019年底,我国认证机构共计599家,其中规模以上认证机构172家,认证从业人员共计11.59万人,认证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76.05亿元。认证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为轴承产业集群的认证认可提供了重要的服务支撑。
二、国内轴承产业集群质量升级的先进经验分析
尽管我国轴承产业集群还面临一些挑战,但是国内轴承产业集群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我国特色道路优势的体现,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在质量升级方面的经验值得提炼和总结。
首先,注重两化融合,走智能制造之路。
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是轴承产业快速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以浙东轴承产业集群为例,新昌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4.58,其中工业应用指数44.76,被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示范区。新昌以轴承行业为切入口,撬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昌县制定轴承相关政策,Xt智能制造项目、县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建成的数字化工厂等给予一定奖励等。2017年,全县共落实智能制造行业税收优惠超7200万元。
浙江省积极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轴承行业,把轴承产业打造成为信息产业和数字产业。同时积极推进轴承行业的技术创新,推动“机器换人”提升企业生产率,通过引进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管理平台等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另外,还大力推广新商业模式,推动轴承产业与电子商务相融合的营销模式,提升轴承品牌的整体影响力。
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如何走向智能制造,是业界难题。浙江省新昌县政府、陀曼智造公司每年向1〇〇家左右的中小轴承企业提供一定范围免费改造服务,帮助新昌具有一定基础的约300家中小企业完成智能制造应用改造。截至2018年底已在65家轴承企业中安装“陀曼智造”的“微智造系统”,联网设备5250台,涉及优惠减免和财政补贴1350万元。“轴承云”系统能够解决轴承企业智能生产线的设备检测难、故障预防难和企业内网安全保障难等单一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
其次,淘汰落后产能,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淘汰落后产能,合理发展中小企业。落后产能不仅占用大量的经济资源,而且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产业内的落后产能,必须通过适度提高市场进入门槛,对于作坊式小企业进入市场加以限制,推动行业内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通过逐渐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和支持行业内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的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融合。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轴承和其他传统制造业一样,也存在成本优势不再、低端竞争激烈,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公司不断引进先进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反复提高产品精度。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五洲新春”,业务主要分轴承套圈和成品轴承两部分,正在从加工轴承套圈转向研发精密轴承,重点发展成品轴承业务,研发高端、高附加值的精密产品。长期以来,国外产品占据着精密轴承领域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高端产品取代进口会成为一种趋势。
最后,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明确企业成长周期的质量层次。
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差异化战略主要是指相对于竞争对手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依托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区域内的轴承企业如何避免同质产品导致的恶性竞争是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必须对区域内的轴承企业加以引导,避免恶性竞争。
从企业成长周期的质量层次分析,企业成长发展有其自然规律,质量在企业成长的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针对不同企业及产业发展的阶段,制定企业质量提升的策略。(作者:马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