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主动谋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集群化方式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产业政策,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构筑并不断完善,为产业集群提供公平开放的政策环境,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一、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导向策略
产业集群往哪个方向发展至关重要,导向是灵魂,决定着产业发展水平。既然产业受到产业政策的引导,那么就需要在产业发展导向政策上下功夫。地方政府应围绕主导产业集群进行政策扶持倾斜,针对产业集群采取有效举措:
1.强化产业集群培育引导
对雏形阶段的主导产业集群,要坚持系统思维,加大对产业集群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统筹安排产业集群的用地、用工保障等工作,同时加强政府之间的行政协调,加强与入园企业进行对接,实时了解企业具体情况,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为制定政策提供保障;处于发展壮大阶段的主导产业集群,关键要提升专业化、网络化水平;处于成熟定型阶段的主导产业集群,主要是优化政策服务环境,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提升产业高级化、集约化水平。
2.强化产业集群保障引导
产业集群的保障既包括硬件上的保障,又包括软件上的保障。在硬件上应在路网建设、土地供应、水电布局、能源安排等方面要做到政策引导,把资源投入到主导产业集群上来。在软件上应在行政审批、行政服务、投融资担保、基金设立、税收优惠等方面提升服务水平。例如给予主导产业最大力度政策扶持,改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又如,加快建立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主导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3.强化产业集群资源引导
产业集群内应建立更多的公共资源平台,例如建立科技创新研发中心、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技术人员培训交流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促进集群内部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建立内部产业信息通报机制,让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战略选择与调整,并做好企业经营决策,让企业能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为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实施产业集群园区载体策略
吸取国内外产业园区建设的先进做法,因地制宜推动本地制造业主导产业园区化,建设分级分类、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建设目的是提升主导产业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服务水平。资源共享水平越高,产业园区的建设成本越低,园区内企业创新能力越强。
1.加强产业园区组织规划
思路决定出路,规划决定未来。一要广泛听取意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认真听取产业专家、企业家、供应商等全链条各类人群的意见,深入挖掘本地产业发展特点和发展环境,才能形成产业园区的良好方案。二要把准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园区建设不仅是地理上的设计,更重要的是产业发展趋势的洞察。要把现有的基础产业梳理好,把未来产业明确好,才能组织好产业园区规划。三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各园区产业群,长远谋划、着重当前,一步一个脚印,成熟一个产业发展一个产业。例如,广东省肇庆市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在原来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基础之上,再把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对地集中于一定的区域,从而逐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和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2.加强产业园区组织管理
产业园区需要有效的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一要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作为企业聚集的产业园区,不能设置太多的层级,否则难以提高效率。扁平化机构设置是最好的方式,做到层级少、幅度适中。二要建立完善产业园区体制机制。三要科学组织空间布局,扩大产业发展空间,形成规模适中的园区产业群。例如,根据土地资源缺乏的情况,广东肇庆中安产城产业园区采用“工业上楼”的创新模式,向天要地,高端工业厂房楼高9层,将实现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让土地效益倍增,并打破传统工业园区单一生产的模式,“生产、生态、生活”相结合,集生产、办公、产业配套于一体,实现产城人融合。这样的园区,实现企业拎包入园生产,彻底解决过去每个小企业来投资都要拿一小块土地的小散乱问题,大大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
3.加强产业园区组织推广
产业园区建设不仅需要硬件提升,也需要软件提升,做到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不断提高园区产业集群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园区,从而减少主导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阻力。一个产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和重要作用,都需要通过产品的销售来判断。所以,在主导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求各生产者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品牌竞争力并符合市场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如果相关企业能够集聚,形成一个整体,就可利用共同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比较集中的经济政策,如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苏州工业园等地都得到很好发展并形成了良好品牌。产业集聚不仅适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适用于传统制造业。例如浙江省义乌市的产业并非战略新兴产业或者高新技术产业,但义乌坚持产业以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本地特色的轻工产业,从而逐步成为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享誉全球的产业集群品牌。
三、实施产业集群创新驱动策略
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集群同样也需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政府在产业集聚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政府的层面来看,需要构建有利于创新的产业发展环境,鼓励多种形式集群,大力创造相应发展平台,为企业集聚提供良好环境。一是以企业创新为政策导向,越有利于企业创新的事就要鼓励企业去干,让创新的企业真正得到政策实惠。二是政府服务做得更精准,做到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服务。三是加大宣传推广,营造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让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才投入到产业集群发展上来。
从企业自身来说,企业创新是产业集群创新的基础。企业要发挥好企业自身的优势,并利用所在产业园区、所在产业集群的创新资源,注重技术和产品创新。一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把有限的资本用在刀刃上,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二要主动加强与先进企业的学习交流,加强园区或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技术水平。
从产业园区来说,加强产业集群的团队创新力度。产业集群的企业主要在园区内生产,但销售在园区外。创新不仅涉及到单个企业,同时涉及到园区内的企业,因此要加强园区内的团结合作,建立创新联盟,减少单兵作战,增加团队作战,从而提升创新的成功率。
总之,一个区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选择好制造业主导产业,把握好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并通过协同创新实施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策略,从而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作者:苏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