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我国医疗器械特色小镇产城协同发展的6大优化策略

来源:原创  时间:2022-08-09  点击:2032
本节将重点研究我国医疗器械特色小镇产城协同发展的优化策略: 提出创新引领与协同发展相结合、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发挥优势相结合、政策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国际交流与产业升级相结合以及将医疗器械小镇产业发展纳入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监测体系的产城协同发展的优化策略,为医疗器械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策略指导。

  通过上一节深入探索了产业园区型医疗器械特色小镇产业空间布局设计思路,本节将重点研究我国医疗器械特色小镇产城协同发展的优化策略: 提出创新引领与协同发展相结合、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发挥优势相结合、政策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国际交流与产业升级相结合以及将医疗器械小镇产业发展纳入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监测体系的产城协同发展的优化策略,为医疗器械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策略指导。


  一、创新引领与协同发展相结合

  实施创新引领战略。首先根据本地产业技术基础、潜力和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等,通过专家论证确定医疗器械产业的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方向与重点,以此为依据制定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引进相关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的龙头型项目,着力突破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点开发需求迫切、市场容量大、临床价值突出的创新医械产品。同时,按照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的要求,促进机械、电子、金融和咨询服务等配套产业的协同发展,系统布局医疗器械创新链、产品链、产业链和人才链,优化创新体系和发展环境,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和服务体系。


  二、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

  技术创新方面。支持企业开展重大新医疗器械创制,搭建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监管各领域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政产学研金紧密结合,依托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在政府主导、专业支持、市场运作的基础上,构建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市场运作,集合社会、行业和专家资源,形成专业性的产业创新联盟。


  加强对子行业骨干企业,包括单项冠军和独角兽企业的自主创新扶持力度。引导和辅导企业申请省级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发联合资金等科技创新基金,形成对医疗器械创新的集成支持。积极组织并聘请专家辅导企业申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


  加强对高端医疗器械重点创新平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计划支持或奖励力度。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奖励机制,落实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应用示范中心等创新平台奖励措施。建立平台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奖优罚劣制度,引导各类平台面向企业开放服务,根据服务绩效予以奖补或淘汰。


  机制创新方面。地方政府需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动态和国家最新政策,坚持问题导向,问计于企、借智于专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研究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小镇建设与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定位、思路和政策举措。成立医疗器械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建立权责一致、分工明确、决策科学、执行有力、协调高效、监督到位的小镇医疗器械产业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医疗器械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特色小镇产业管理,鼓励小镇内外企业家、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技术专家、金融专家等参与管理、培训和服务指导等。对于企业来说,需着力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探索商业模式创新,依靠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实现快速成长。


  三、重点突破与发挥优势相结合

  医疗器械小镇培育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这就要充分挖掘本地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优势,根据现实基础和发展条件,科学安排子行业发展时序。集中开展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关联度大、综合效应突出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打通关键产业链,从而起到技术引领作用。比如,扬州头桥医械小镇就基于市场需求、自身技术基础和资源优势选择突破新型成像、先进治疗和一体化诊疗技术,重点加强数字诊疗装备、体外诊断产品、高值耗材等重大产品攻关,为打造隐形冠军与品牌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政策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医疗器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的创新开发。当地政府需顺医疗器械行业产业发展趋势,激发社会活力,加快培育融产业、旅游、社区和人文于一体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医疗器械产业特色小镇。


  资金支持方面,建立医械小镇产业发展专项投资基金用于科技创新企业孵化,确定基金目标规模及政府出资金额,吸纳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实现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效应,通过合伙协议、公司章程落实政策目标,约定子基金的投资行为,实现投资收益。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产业区内外民营担保机构为入驻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且单个担保项目达一定数额时,可由财政按实际担保金额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助。


  金融服务方面,可采用政府引导、龙头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与金融机构、证券基金公司等合作,为特色小镇提供资金供给,获得股权、债权和PPP等多元化直接融资支持。积极促成投资公司与银行、信托、证券及其他金融机构形成产业园区金融服务战略联盟,为入驻企业提供银行贷款、信托贷款、股权融资、发行债券、发行上市等融资服务。


  五、国际交流与产业升级相结合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国际高端资源。积极寻求与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性并具有国际背景的优质企业资源。广泛征寻行业专家意见,在项目研发、重点技术设备、产学研等环节确保引进或落地的项目、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性与代表性。在实施层面,可制定向国际资源倾斜的优惠政策,加强国际合作,立足全球范围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和利用好国际科技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鼓励具有国际创新能力的医械企业通过股权合作、专利许可等方式,对来自全球的潜力创新项目或公司进行投资和孵化。鼓励企业加大“引进来”力度,推动医械产业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同时,用好现有政策,探索政策创新和先行先试,推动通关便利化和贸易监管模式改革,推进医疗器械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政策叠加,促进外贸新型商业模式发展。支持在特色小镇组织医疗健康主题的国际性研讨会、项目资源交流对接会和国际性健康主题文化活动,积极参加国际性重点展会,开展招商引资推广工作,推进小镇产业的国际性影响力与辐射力。


  六、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把医疗器械小镇产业发展纳入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监测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考核指标,突出关键指标考核,重点考核医疗健康产业创新要素投入、创新能力提升、中小企业孵化、产业培育、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体制创新、软环境建设等。明确目标责任,强化奖惩措施,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建立产业园区建设工作督察制度,定期对园区各部门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型特色小镇是产城融合的典型模式之一,也是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对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型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进行设计。通过分工明确、紧密联系又相互支撑的空间布局,配合促进医疗器械特色小镇产城协同发展的优化策略,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型特色小镇必将成为引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的标杆,并有力促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作者:李洁 朱佩枫 王有志)



上一篇:产业园区型医疗器械特色小镇产业空间布局设计思路
下一篇:福州马尾区城市更新规划实践方案 基于产业创新的城市更新规划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