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北京市海淀园区的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及创新发展模式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1-08-23  点击:5756
本文主要分析了北京市海淀园区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讲解了海淀区产业园中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最后探讨了海淀园区规划优化的改革以及管理机制的创新

  本文主要分析了北京市海淀园区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讲解了海淀区产业园中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最后探讨了海淀园区规划优化的改革以及管理机制的创新,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北京市海淀园区的发展现状,北京园区创新发展模式
 
  1、前言
  自1988年五月份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来,产业园区已成为海淀区发展中的重点。海淀区的企业数量和经济总量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中总是保持领先的位置,成为了我国知识经济的人才中心。但由于不同时代对不同时期的产业园区提出的不同要求,海淀产业园应当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管理机制,确保其发展。
 
  2、海淀产业园的现状
  2.1 政策机制不断完善
  海淀工业园区仍然坚持对社会制度运行机制进行改革的初步尝试,积极有效地不断探索和推广各种有助于创新创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提出的新政策和制度,涵盖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有园区的相关政策体系和政策体系的建设。新发布的海淀园区新政策体系的建设已得到了相关的政策支持,新政策体系一共有四个部分[1]。重点是充分体现新政策的整体优势促进集群发展的系统和运行机制,以实现突破性创新。
 
  2.2 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海淀产业园的服务提供核心系统,以及优秀的人才服务。它由技术服务,金融专业服务及其技术突破和创新服务部分组成,为海淀园积极开展技术人才引进计划试点工作,并在绩效,能力和奉献精神上打下了基础。例如,在技术方面,包括提供金融服务技术和技术金融,外资商业银行,对国内机构的某些股权个人投资,对机构的风险投资,金融和中心建设以及国内金融和风险投资机构等近千项新技术的研究,在各种技术观念创新所提供的服务水平上,大量专业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落户海淀园,提供海淀园企业人员的强大突破和创新支持[2]。
 
  2.3 国际化水平大幅提高
  自2010年“十一五”以来,海淀园为实现“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目标,积极吸收全球中高端发展创新的核心要素,积极鼓励企业优化,通过多种方式整合和利用国内外各种资源,使工业园区更加国际化,大大提高了现有水平。2010年,微软、法国电信、AMD、索尼等在工业园学习的共有6 200人,日立及国内知名跨国企业等多家全球500强企业设立新的总部分支机构。企业优化、整合和利用自己的国际资源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通过国内外资金方面的推动,企业自身的全面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内已有多家外资企业挂牌上市。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海淀园区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3]。这是一个拥有强大资本基础的产业园。它在高质量资源,大型平台和生活环境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在资源方面,海淀区聚集了许多高校,学术科研专业机构,大批高端技术制造企业,技术交易与抵押等技术租赁机构。已成功与世界建立了连接,并转变为网络渠道,形成了许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各种高质量资源整合的创新平台,将为获取高质量资源和互动体验带来极大的便利。
 
  3、海淀区产业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 海淀产业园发展机遇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准并要求支持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规划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示范标准区。首次提出要加强和壮大一批具有全球公众影响力的创新公司,培育一个国际认可,国内知名的高端品牌,以增强中关村智能技术园区的自主控制和创新能力。具有直接辐射和带动的作用,促进中关村智能科技产业园技术快速发展和观念创新。
 
  3.2 海淀产业园面临的挑战
  随着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产业的总体规划受到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4]。中关村科技城位于园区东北部,是一个基础聚集区,划拨土地是非常大的,而且土地所有权也是非常的复杂,有大量的高速流动人口和发展低端产品的产业。北园位于海淀山的后面,城市化进程缓慢,有许多村庄。为了促进北方服务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确保产业的整体空间和工业用地的实际需求,有必要对海淀区的产业园进行规划。西南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涉及国家政府、村干部和企业自身的利益,完成被拆迁村庄的培训是非常复杂的任务。
 
  3.3 海淀园区规划优化改革及管理机制创新
  在新旧矛盾加剧的过程中,海淀园区积极抓住了全面发展的机遇,也接受了与华南地区发展方向不同的事实。海淀园区为了确保在产业发展中能够有更多创新的生命力的融入,不断探索、突破,这对园区发展及创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研究成果及相关产业规划正在积极推进,管理部门对该区未来的规划正由短期积极转变为长远规划,从有形的空间格局规划延伸到制定综合信息社会的公共政策。使区域、经济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的关系产生相互交流和互动,将社会利益博弈转化为合作,将项目的主导权转化为消费需求对社会需求的主导力[5]。逐步完善海淀区两条道路的软件系统,使生态园区的总体布局合理化。此外,努力推进公共领域各类设施的自主开发建设,保证充足的公共开放空间,使公共区域相关设施的开发真正与更多的工业和居住空间同步。城乡统筹合作规划大平台贯穿于整个规划体系、日常管理、实施、用户反馈、评价和整体优化的动态信息过程。这个有助于跟踪新项目,并允许来自各个方面的及时反馈。在旧政策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是未来规划的总理念,通过动态信息对具体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得通过紧密协作、大平台进行规划的结果得到多方的广泛认可,具有灵活的可操作性。
 
  4、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模式
  海淀产业园区在各片区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别,其管理及开发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过程。
 
  当前我国处于化解过剩产能、市场需求快速变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再延续传统“满足市场供应需求、依据需求组织生产、预判需求布局产能”发展方式,既无法实现健康发展,也无法抢占市场需求预期的先机。因此,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不能仅仅满足阶段、局部的需求,而应该要从满足现阶段发展或已有的发展需求,向引导、引领需求转变。
 
  在新发展形势下,过去那种“圈一片土地、布几个产业、发展一批企业”的传统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随着市场需求下降、传统产能过剩、传统产业链基本布局完成等因素影响,已再无生存空间。产业园区发展亟待在管理体制、市场机制、运营模式上深化改革、创新思维、扩大开放,实现“二次创业”。在产业发展跨界融合、区域发展协调协同、全球发展互联互通的新产业发展格局背景下,任何一个产业园区都不能再采取区域化、封闭化、孤立化的运营发展模式[6]。
 
  各地产业园区发展不论在园区定位、产业选择、主导产业培育等方面,首先要研究分析国家发展战略,做好自身园区在整体国家发展战略的精准定位;结合自身产业园区自身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市场发展战略进行叠加融合,从而以科学发展战略引领产业园区实现科学持续发展。
 
  5、结束语
  文章主要选取了中关村科学城为写作规划管理工作的切入点,然后探索和建立了与之相关的制度,望能为今后海淀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者:左乐 吴肖班)

 
上一篇:上海精测半导体创芯园总体布局、设计
下一篇: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园区规划与设计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