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项目申报专项债券的一些创新做法及具体实施案例:
创新收益模式
- 产业融合收益
- 案例:会宁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特色产业园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实施方案中,通过打造中药材加工产业园、小杂粮加工产业园等,将农产品加工与种植产业相结合,形成“大园”带“小园”的产业格局,增加项目收益。
- 实施方式:将农产品加工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融合,如打造农业休闲体验区,设置亲子乐园、特色美食、地方土特产销售等休闲娱乐设施设备,增加项目收入来源。
- 多元化综合收益
- 案例:城口县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通过统筹布局研发、生产、加工、物流、服务等功能板块,完善配套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综合收益。
- 实施方式: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园区建设、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等项目打捆包装,形成多元化综合收益,如通过新增耕地指标出让收益、产业经营收入、服务性收入等综合形成项目收益,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创新项目包装
-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
- 案例:陕西省杨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构建以涉农高校和科研单位为核心的科教产业园区,引导国内外科研机构在杨设立研发机构,打造智慧农业系统,形成以科技为支撑的产业园区。
- 实施方式: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效益为主的模式,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项目建成后的农业设施租赁、农产品销售、旅游、服务收入等作为主要收益来源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
- 全产业链打造
- 案例:会宁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特色产业园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实施方案中,以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为发展方向,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关键,以产业加工物流园为集聚平台,加快培育一批加工示范全产业链。
- 实施方式:推动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发展,如建设涵盖良种繁育、绿色种植、精深加工、科研创新、金融投资、仓储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环节的全产业链项目,提升项目整体收益水平和可持续性。
创新用地模式
- 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 案例:城口县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鼓励各乡镇街道充分利用粮站、废旧学校等闲置资源建设小型食品园,支持建设特色产业园和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配套服务的功能产业园。
- 实施方式:以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将土地收益作为项目主要收入来源的模式,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资源,筹措乡村振兴建设资金,同时解决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