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园区要闻

云南出台方案引导磷化工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来源:原创  时间:2025-10-15  点击:153
《云南省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促进磷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立足云南省省情,加强全产业链统筹规划,引导磷化工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磷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和高效高值利用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日前,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发布《云南省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促进磷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立足云南省省情,加强全产业链统筹规划,引导磷化工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磷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和高效高值利用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到2030年,全省磷化工产值突破1200亿元;现代化磷化工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实现磷产业转型升级和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


重点支持高附加值精细磷化工产业

《实施方案》提出,通过整合矿产、能源、产能、产业基础等要素优势集聚发展,进一步提升磷矿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磷矿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能力、黄磷等产品产能利用率;做好磷肥保供稳价,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补齐磷化学品短板,高纯磷化学品、功能性磷化学品、磷系新能源电池材料、磷氟新材料、新型高效磷肥等高附加值磷化学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保障粮食、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7年,全省磷化工产值突破1000亿元,新增磷石膏年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磷化工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5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35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达120家以上,培育1家具有产业主导力、全球竞争力的一流磷化工企业。到2030年,全省磷化工产值突破1200亿元;磷化工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8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45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达150家以上,形成5个以上磷化工产业集群;现代化磷化工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实现磷产业转型升级和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


《实施方案》提出3个发展方向,明确全省磷产业未来鼓励支持重点为高附加值的精细磷化工产业:一是助力新能源电池产业做大做强;面向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需求,以“优势资源+龙头企业”模式一体化垂直整合“磷矿—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钠)”产业链条,稳妥有序发展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电解质等产品。二是大力拓展高附加值磷化学品产业链;构建以黄磷为原料的高纯化学品、磷系功能性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体系;加快提升、推广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对净化酸和萃余酸进行梯级利用;推动磷化学品产业链向电子化学品、功能性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延伸。三是加大磷矿共(伴)生氟、硅资源回收利用;进一步开发磷矿伴生资源回收技术,加快湿法磷酸配套氟硅酸法制备无水氟化氢,延伸发展含氟聚合物、电子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医药农药中间体等含氟新材料。


打造现代磷化工产业集群

《实施方案》还提出了7项重点任务,从科技创新、资源供应、结构调整、平台打造、绿色安全、集群创建等方面系统谋划发展路径。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方面,立足全省磷化工产业基础,支持上中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领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在提升资源保障能力方面,通过加快找矿及“探转采”工作进程,合理确定采矿规模、优化部门联审机制,推广应用新型选矿工艺技术装备等措施,提高磷矿资源利用率,提升产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


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方面,严控新增产能,盘活现有产能。优化肥料、饲料产品结构,确保完成磷石膏“源头减量”目标任务。强化磷、氟化工耦合,支持高纯磷化学品、含氟新材料等精细磷化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向精细化转变。其中,昆明依托安宁产业园区,构建“磷矿—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钠)”全链条产业体系;释放晋宁、西山产业园区现有黄磷产能,延伸发展含磷阻燃剂、医药中间体和其他精细磷化工产品;推动禄劝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有机磷化工产业,促进磷钛产业耦合发展;强化磷矿伴生氟资源回收利用,打造氟化工产业集聚带。


在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方面,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建设,并根据资源禀赋继续设立磷产业化工园区,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龙头企业,引导企业间建立配套协作关系,打造现代磷化工产业集群。在高标准推进镇雄磷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开发方面,规划构建“采选—精深加工—新材料”现代磷化工体系;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推动采矿项目和磷基新材料项目同步投产。在推进绿色低碳和安全生产方面,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积极采用清洁运输方式,加快矿山生态修复;加强污染物排放管控,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加快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实现产消平衡;深入推进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在拓宽开放合作渠道方面,省、州(市)联动精准招商,引进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强地区间产业协同,深化与省外校企合作,着力拓展南亚东南亚市场。


此外,《实施方案》还明确了5项保障措施,从工作机制、要素保障、资金支持、人才保障、产业生态方面加力推动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服务,确保目标顺利达成。


上一篇:合肥首批试点建设66个“共享实验室”
下一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