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记者从全省加快推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打造“百千万工程”产业主引擎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全省106个省产业园区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4万亿元,有力支撑“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
广州:“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工业用地”
2005年12月,广东在韶关、阳江两市布局首批3个省产业园区,正式启动省产业园区建设。二十年过去,全省已形成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106个省产业园区的梯次发展格局。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累计签约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总计超2700个;15个主平台累计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139个、总投资超7200亿元;106个省产业园区遍布21个地市,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4万亿元。粤东粤西粤北省产业园区全口径税收占所在地比重超7成,每年稳定贡献超140万个就业岗位,有力支撑“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有序转移落地实施见效。
“从2020年开始,我们提出‘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工业用地’。”在交流发言环节,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建华介绍了广州市聚焦土地空间使用效益方面,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构建梯度体系、提升运营服务等措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空间载体保障的经验。2020年,广州出台工业产业区块管理办法,划定621平方公里的工业产业区块控制线,新报批和供应工业用地原则上要位于区块内,推动零散工业用地纳入区块管理,按照“占补平衡、先补后调”原则加强调整退出约束。截至2024年底,全市区块总规模626平方公里,较2020年增加超5平方公里,守住了工业用地“基本盘”。
广州精准分类施策,创建了7个省特色产业园,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和重点园区培育,共引育规上工业企业近500家,专精特新企业约800家。张建华表示,下一步将按照省工信厅正在推进的园区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全力建设省产业园,合力培育特色标杆工业园,聚力发展专精特新园和大力改造低效园,以园区标准化建设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打造“百千万工程”产业发展主引擎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更加迫切,对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企业都是用脚投票,用投资来投票。”参会的恩平市委常委许坚武认为,园区现有企业是招商引资工作中“最优秀的招商员”“最优质的投资者”,“近年来我们招引过来的企业70%都是通过‘以商引商’招引过来的。”他指出,要以“妈妈式”的软服务,以及完善的产业配套、人才资源等硬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广东省提出,加快打造“百千万工程”产业发展主引擎。下一步将引导全省工业园区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园区空间治理,培优园区企业主体,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实数深度融合,推动绿色安全发展。
全力推进园区标准化试点建设。实施全省产业园区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支持产业园区开展标准化建设提升;突出“试点先行、示范引路”,加快在主平台和大型产业集聚区的省产业园区推动开展标准化试点建设,加快输出一批标志性成果,打造一批新标杆。
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以园聚链”。全面梳理产业园区传统优势产业和新赛道产业链图谱,支持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加快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建立完善全省园区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园区内、园区间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对接合作,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在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深度协同,实现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与空间集聚相协同。
推进会前,还举办了广东省“数字园区”内部上线发布仪式,并聚焦园区当前“招商、重大项目、运营”热点和难点,组织政府、园区、企业等代表开展三场主题研讨会,为工作推进会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