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园区要闻

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实施路径与创新举措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3-10  点击:146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川经信环资〔2025〕31号),围绕“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系统性实施方案,推动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川经信环资〔2025〕31号),围绕“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系统性实施方案,推动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


一、试点领域与目标体系

‌四大重点领域分类施策‌

‌资源加工型园区‌:聚焦矿产、化工等产业,推动原料替代、废弃物循环利用和余热余压回收技术应用,实施全流程节能改造‌。

‌绿色高载能型园区‌:依托水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禀赋,布局锂电、晶硅光伏等产业链,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

‌外向出口型园区‌:强化国际绿色贸易标准对接,建立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发展低碳跨境电商平台‌。

‌优势产业主导型园区‌:推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低碳升级,推广氢冶金、短流程炼钢等绿色工艺‌。

‌分阶段目标与量化指标‌

‌2025年‌:启动首批试点园区建设,完成碳排放基线核算和智慧能碳管理平台搭建,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超60%‌。

‌2026年‌: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的零碳园区建设指南,碳排放强度较2025年下降15%‌。

‌2027年‌:建成20个以上零碳示范园区,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3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80%‌。

二、技术路径与场景创新

‌能源结构深度调整‌

构建“风光水储氢”多能互补体系,在攀西、川西北等区域规模化布局光伏、风电项目,配套建设氢能制储运设施;推动分布式能源微电网覆盖80%以上试点园区。


‌产业生态协同优化‌

建立园区内企业间能源梯级利用、废弃物协同处理机制,例如钢铁企业余热供给食品加工企业,化工副产品转化为建材原料,形成闭环产业链‌。


‌碳汇能力系统提升‌

实施生态固碳工程,在园区周边建设湿地、森林碳汇区;试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重点应用于火电、水泥等高排放环节,年碳封存量目标达50万吨‌。


‌数智赋能精细管理‌

搭建省级零碳园区数字孪生平台,整合能耗监测、碳排核算、绿电交易等功能;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碳资产溯源,建立企业“碳账户”激励机制‌。


三、保障机制与政策支持

‌资金保障‌:设立省级零碳园区专项基金,对清洁能源替代项目给予30%投资补助;鼓励发行绿色债券,支持园区基础设施REITs试点‌。

‌制度创新‌:试点用能权、碳排放权跨园区交易机制,探索“零碳园区”与“能耗双控”政策衔接路径‌。

‌技术支撑‌:组建由高校、科研院所构成的专家团队,开展零碳技术联合攻关,建立技术供需对接平台‌。

‌评价体系‌:制定涵盖能源、产业、建筑、交通等6大维度的零碳园区评价标准,实施动态考核与星级认证‌。

该方案通过“目标引领—场景示范—机制创新”三位一体模式‌,为西部地区工业园区低碳转型提供实践样本,预计带动全省绿色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



上一篇:《天津港总体规划(2024—2035年)》获部省联合批复
下一篇:2025年5G工厂名录项目及优秀案例遴选工作启动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