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我国将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个五年的努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三个五年看,“十四五”是开局起步,“十六五”将是冲刺收官。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2026年至2030年将开启承上启下的“十五五”周期。
“十四五”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并构建了双循环战略。结合内外部形势来看,十五五规划可能更侧重扩内需和自主可控两条线。
2025年颁布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更有力保障并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拥有更加广阔的舞台。
国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从低空经济到量子通信,具身智能到生物制造,民营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攻关,而国家政策的引导将更激发民业蓄力。
随着2025年下半年即将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将会进一步出现新产业的预期,这都与项目储备息息相关。
从目前对外公布的"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要点来看,未来五年的发展重点已经比较明确且需关注的有:
产业发展仍聚焦于前瞻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可持续发展则关注污染治理和碳排放管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粮食安全、自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应急能力提升等。
新质生产力方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技术、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未来产业布局。
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包括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发展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完善生态保护与修复机制。
在未来的发展中,产业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环保可持续和数字化转型。
这些政策导向对于项目申报工作有如下关注要点:
1、关注“十五五”的重大工程项目清单,如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现代农业农村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工程等。
2、聚焦并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研判储备方向。
3、提前做好项目储备,深入分析现有产业基础,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对重点领域项目精准谋划包装,提高项目获得政策支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