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在与部分地方发改、工信等部门沟通时,第一批申报设备更新的项目,很多项目整体条件在基本达标的前提下反而未获得通过。结合盛逸科服申报的实践经验,以下是关于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两新-设备更新”项目第一批未通过后第二批申报的解析与建议,以供参考:
Q1:第一批申报没通过,第二批还能申报吗?
答:可以申报,但需针对性改进
从政策设计逻辑看,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通常设置多批次申报机制,目的是给更多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机会。第一批未通过的企业,只要在第二批申报时满足最新要求(如完善前期手续、调整投资规模、优化建设方案等),仍可重新提交申请。需注意:
1.政策连续性:第二批申报条件与第一批基本一致(如固定资产投资≥2000 万元、国债支持比例≤15%、在建项目等),但可能根据第一批审核情况微调细节。第一批未通过项目若符合第二批支持方向、完成材料补正,并在设备更新进度、国产化率等核心指标上达标,仍可重新申报。
2.失败原因分析:企业需通过主管部门反馈(如地方发改委、工信局)明确未通过原因(如手续不全、投资规模不达标、建设内容含禁止性事项等),针对性整改后再申报。
Q2:第一批申报失败的项目如何补救?
答:可采取三级补救措施:
材料级:申报截止日内补交缺失材料(如环评、能评证明)并附说明;
技术级:调整设备清单或技术路线,重新申请专家评审;
政策级:若方向偏差,可申请转入“滚动项目库”,后续批次优先审核。
主要原因及补救措施:
1.材料缺失:如环评、能评或国产化率证明不完整。
→ 申报截止日内补交材料,地方发改部门出具一致性证明。
2.进度超限:设备投资完成率超过80%。
→ 调整采购计划,确保第二批申报时进度合规(以设备到货率为准)。
3.重复申报或资质不符:如与其他中央资金冲突、外资企业未备案。
→ 重新梳理资金拼盘,外资企业补充备案证明。
Q3:第二批申报核心条件有哪些?与第一批有何不同?
答:核心条件不变,细节要求更明确
必达硬性条件(需同时满足):
条件类别 | 具体要求 | 典型案例(不通过情形) |
项目状态 | 在建项目(已开工且未完工,已完成投资额<80%) | 某企业设备已全部采购完毕(视为完工,不予受理) |
投资规模 | 固定资产投资≥2000 万元(战略性新兴产业 / 先进制造业项目≥3000 万元,部分地区≥5000 万元,其中电子信息类≥500万元) | 某技改项目总投资 1800 万元(因规模不足被驳回) |
资金合规性 | 未获得过中央财政同类资金支持(如其他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 | 某企业已申请过智能制造专项补贴(重复申报被拒) |
建设内容 | 不含房地产、楼堂馆所、形象工程等禁止性内容 | 某项目包含职工宿舍楼建设(占比 15%,直接否决) |
新增柔性要求(2025 年第二批重点关注):
1.低碳转型指标:需说明设备更新后单位能耗下降比例(如≥10%)或碳排放强度降幅(需提供第三方测算报告)。
2.产业链协同:鼓励申报项目与省内产业体系(如:江苏 16 个先进制造业集群、50 条重点产业链)对接,需提供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协议或配套证明。
政策红利与调整重点:
支持范围扩大:新增低空经济、跨境物流智慧枢纽等方向,传统领域如污水管网需配套智能监测。
资金比例提升:产业类项目最高支持比例提至25%,开放“国债+专项债+贷款”综合融资模式。
流程简化:申报截止时间延至4月底,央企、外资企业可走单独通道。
滚动机制:未通过项目可申请转入“滚动项目库”,后续批次优先审核。
Q4:如何解决第一批申报中的“手续不全” 问题?
答:分类处理,用好 “承诺制” 政策
手续类型 | 已完备情形 | 未完备情形(可补救) | 不可补救情形 |
用地审批 | 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 出具县级政府承诺函(承诺开工前取得,附时间表 / 责任人) | 项目用地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直接否决) |
环评批复 | 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复》 | 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出具承诺函(需明确环评通过时限) | 项目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一票否决) |
节能审查 | 完成节能评估并取得批复 | 年综合能耗<1000 吨标准煤的项目可豁免,需提供能耗测算说明 | 年能耗≥5000 吨标准煤且未通过节能审查(拒批) |
安全评价 | 取得《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证明》 | 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出具合规性承诺(针对在建工程) | 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
根据《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申报指引(2025 年修订)》,前期手续可按以下方式处理:
*容缺受理:环评/能评过期可申请“承诺补正”,同步推进审批。
Q5:第二批申报材料需重点补充哪些内容?
答:突出 “改进说明 + 数据支撑”,在第一批材料基础上,可新增以下章节:
表 1:第一批未通过原因及整改方案对照表
未通过原因 | 具体问题描述 | 整改措施 |
投资规模不足 | 原申报总投资 1900 万元(<2000 万元) | 引入战略投资 500 万元,总投资调整为 2400 万元 |
环评手续缺失 | 尚未取得环评批复 | 已委托环评机构,预计 7 月 15 日前完成审批 |
建设内容含禁止项 | 原方案包含员工活动中心(非生产性设施) | 删除该部分,总建筑面积减少 |
表 2:项目合规性文件清单(第二批重点核查项)
文件类型 | 审批部门 | 有效期限 |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企业自主编制 / 第三方机构 | 自批复日起 2 年内有效 |
节能评估报告 | 县级以上发改部门 | 5 年(未开工项目) |
资金筹措方案 | 企业财务部门 | 申报时有效 |
表 3:“两新” 产业匹配度说明表(以江苏为例)
匹配方向 | 具体体现 | 证明材料 |
新兴产业领域 | 属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集群 | 与新能源主机厂的配套供货协议 |
新技术应用 | 采用工业机器人 + AI 质检系统 | 设备采购合同、技术白皮书、试运行报告 |
绿色制造 | 设备更新后废水回用率提升至 60% | 环保工程设计方案、第三方检测报告 |
Q6:申报流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答:
1.三 “必” 原则提升通过率
必做预审:提交前通过 “地方发改部门预审通道” 进行材料初筛,重点检查 PDF 文件清晰度、数据逻辑一致性(如投资规模与设备采购清单匹配)。
必联专家:邀请参与过同类项目评审的专家(如高校产业经济学者、咨询机构资深顾问)进行申报书论证,重点优化 “项目必要性” 和 “效益分析” 章节。
必留缓冲:所有承诺事项的时间节点需比申报截止日提前 15 天(如承诺 5月 30 日取得环评批复,申报截止日需设为 6月 15 日之后)。
2.重复申报问题必须满足以下原则:
资金独立性:同一项目不得同时申请超长期国债与其他中央资金;
领域聚焦:若跨领域申报,需选择单一主方向并剥离非相关板块。
Q7:如何提高第二批申报成功率?
答:关键策略
精准对标政策关键词:如“国产替代”“碳减排”“智慧化”,进口设备中60%以上核心部件替换为国产型号、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国产化率可计入总核算等。
材料优化:提供淘汰设备清单及产权证明,量化节能降耗效果(如能耗降低≥20%)。
合规管理:确保自有资金≥20%,淘汰设备净值占比≥新设备10%,避免使用二手设备。
利用申诉机制:若因政策理解偏差失败,有效期内(部分地方为15个工作日内)可申请“政策级补救”。
Q8:其他问题
答:
1.高频材料疏漏包括:
模板错误:必须使用2025年3月新版带防伪水印模板;
设备清单:需标注型号、出厂年份、淘汰依据(附国家淘汰目录截图);
资金证明:自筹资金需银行授信函或担保协议,地方配套需财政局盖章承诺。
2.进度合规要点:
设备到货率≤80%(以实际到货验收单为准,非付款率);
安装调试可计入2025年进度,采购合同需注明“资金获批后7日内签约”;
开工时间不晚于2025年6月(部分地方要求不晚于4月底)。
结语
第二批申报是政策优化后的关键窗口期,企业需紧抓领域精准匹配、材料规范完整、进度动态管理三大核心策略。建议对照第二批申报要求逐项整改,用好政策允许的“承诺制” 和 “补正期”,同时突出项目与省内产业的融合度。。申报过程中,务必避免“虚假投资”“重复申报”等红线问题,必要时可借助专业机构进行合规性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