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是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宝石,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将显著提升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纵观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研发耗时动辄逾十年、研发费用数以亿计,高昂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严重制约了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阻碍了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为了帮助企业走出困局,提升医药产业重大项目研发能力,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成立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自建成以来,平台积极为珠三角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支持、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化应用、设备共享等方面服务,并已被认定为“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及华南地区经济发展,平台不断从环境条件、研究方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建设和探索。目前,平台拥有实验室28间,使用面积3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1200余台(件),完备的硬件设施满足企业各项实验需求。在高端人才储备方面,平台现有人员3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9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达到72%,完善的技术团队有力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解决技术难题,实现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资源整合集约发展,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平台与行业内100余家骨干医药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创新合力。在质量管理方面,平台提供质量检验检测、原材料性能测试、大型加工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在技术创新方面,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增强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技术成果转化。自建成以来,平台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的原则,为广东省1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了近3800 次免费检测服务,技术咨询1200余次。
协同创新技术攻关,解决企业横向难题。平台建立了教师科研、服务成果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科研、服务积极性,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生物医药产业重大项目研发能力。2013年由平台牵头,与11家行业知名企业共同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的“珠海市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开展了具有发展潜力的12个重大项目攻关。这种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能将企业的工程经验、产业能力,与研究院的前期研发成果、研发检测能力相结合,加快研究成果转发,为生物医药行业注入新技术,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各路资源,汇集各界人才,以专业的态度、优质的服务扶助中小医药企业健康平稳发展,聚力打造大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