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逐渐在农业创富者这个圈子中流行起来,从政策解读上来看,田园综合体是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带有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农业旅游产业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创新乡镇发展,形成产业变革、带来社会发展,重塑我国乡村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
要实现田园综合体,首先要有产业作支撑。就目前来看,中国大多数的农村都还处于比较原始的农家乐阶段,只是零散的小门小户,毫无规模化可言。稍微条件好一点乡村,也做了关于美丽乡村题材的事情和休闲农业旅游项目,这些呢基本都是以吸引城里人观光旅游和体验农事生产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乡村旅游是目前唯一通过资源优势吸引城市各类先进要素持续向农村流动的农业形态,要想做好田园综合体,首先要把乡村旅游这个“里子”做好。
说起乡村旅游,不是什么吃农家饭、采摘瓜果等这种低级的农事体验,在乡村做文旅产业必须要有清晰的定位,即给快节奏生活的人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环境,把想要释放压力的人吸引来农村体验生活,享受被城市包裹之外的乐趣。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考虑:
一、文化加持,赋予农业更多的内涵
中国农村是盛世乡愁的存放地,是中国五千年来农耕文化绵延不绝的温床,在以旅游为先导的产业集聚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本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产业的设计要有利于延续传统文化,融入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克服高楼大厦的城市规模,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图景应在这里充分展现,塑造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方式的真实风貌,让游客在体验闲适、体验自然风光、体验农事的过程中,领悟古人对生活的理解与把握,获得内心的那一种安详与和谐。
这样通过创意的加持,文化的加持,赋予农业更多的内涵,使其变得别具一格,设计的产品自然能够卖得更贵一些,也能为休闲农业增加吸引力,赋予休闲农业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达到让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企业增效、城市增辉的目的。
二、农事体验,设计丰富的项目吸引城市居民前来游玩
依托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等现有的基础,将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和农家生活变成商品出售,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设计的体验活动,为乡村增添无数乐趣,城市居民则通过身临其境地体验农业、农村、农民资源,满足其愉悦身心地需求,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农业魅力,达到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目的。
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基础上,从资源、产业、情感、文化等方面入手,利用五觉系统(即听、视、嗅、味、触)来满足客源的各种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产品体系,包括农家风情建筑(如庄园别墅、小木屋、传统民居等)、乡村风情活动场所(特色商街、主题演艺广场等)、垂钓区等。休闲聚集区使游人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三、因地制宜,利用资源禀赋发展循环农业
发展循环农业,是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有效路径,就是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同时这是一种劳动密集性产业,以缓解农民工大量外流,乡村亲族的纽带越来越淡薄的现实困境。有利于乡亲们离土不离乡,就地城镇化,增加乡村居民点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归属感。
综上所诉,在基础性产业和新兴驱动性产业发展起来之后,该地区就可以展开人居环境建设,为原住民、新住民、游客三类人群营造新型乡村、小镇,形成社区群落,这是田园综合体迈向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构建了城镇化的核心基础。“田园综合体”现在可谓是刚刚萌动,正处于酝酿和试点培育期,前面一片“新蓝海”,有望成为继特色小镇之后的下一个投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