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来,高层频频吹风“大数据”,积极推动大数据与产业融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将编制实施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集团。
苗圩提出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加速软件产业发展:一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编制实施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设好中国软件名城,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集团。
二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鼓励支持软件企业和工业企业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力争在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加快安全可靠信息系统建设。
三是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推动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以及智能汽车、工业机器人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建设工业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加快研制数据共享标准。
此外,还要创建一批专业化、网络化“众创空间”,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在贵阳召开的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贺信的方式提出,中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空间无限”,现在正研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各行各业依托大数据创新商业模式,实现融合发展。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博览会现场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包括大数据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积极融入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终端,深化新业务、新模式、新应用,大力促进信息消费,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证。
就在博览会召开前夕,中国首家大数据实验室也在贵阳落地。上周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贵阳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国首家“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在贵州贵阳成立。据新华社介绍,实验室将聚集国内外大数据相关专业研究者、管理者和决策者,借助北京打造国家创新平台的优势,发挥独立、客观、公正、持续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方法,加强大数据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和咨询,构建“块数据”理论模型和应用模型,研究、编制和发布“大数据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