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发布对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人民政府及商务部的批复,同意在江苏省盐城市设立中韩(盐城)产业园,在山东省烟台市设立中韩(烟台)产业园,在广东省惠州市设立中韩(惠州)产业园。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韩产业园的批复》,3个产业园依托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分别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尽管此前各地冠名为“中韩产业园”的并非没有,但是“国字号”目前全国仅此三家。
根据《批复》要求,这三家中韩产业园要“充分发挥对韩合作综合优势,打造中韩地方经济合作和高端产业合作的新高地”,建设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示范区,中韩对接发展战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贸易和投资合作的先行区”。
商务部发布的消息显示,烟台市、盐城市和惠州市分别地处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在开展对外经贸合作特别是对韩经贸合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三个城市建设中韩产业园,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区域平衡的对韩合作布局,实现北、中、南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形成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的辐射带动效应。
韩企对华投资,1/12在烟台
三大中韩产业园,缘何能花落烟台?
回归中韩(烟台)产业园设立的过程,源自于2012年5月中韩自贸区谈判启动,其后2015年6月,中韩两国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明确提出在中韩产业园领域合作。
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李克强总理访韩期间,《中国商务部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关于在自贸区框架下开展产业园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正式签署,确定两国在中国的山东烟台、江苏盐城以及广东和韩国的新万金项目地区建设中韩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