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轨道交通牵引动力与关键核心部件产业集群入选2017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经开区又收获一张国家级“新名片”。
经开区的轨道交通产业有着怎样的基础?集群的建设状况怎样?未来的发展目标如何?这张国家级“名片”将给经开区带来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经开区科学技术局局长潘筱伟。
记者:经开区的轨道交通产业有着什么样的基础?发展现状如何?
潘筱伟:轨道交通是常州装备制造业中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是重点推进的十大产业链之一。在国家轨道交通建设提速背景下,全市轨道交通产业企业呈现出规模扩大、增速加快的发展态势。
经开区轨道交通产业在全市占据重要比重。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目前已经形成以中车戚墅堰公司、中车戚墅堰所、今创集团等大型集团企业为龙头,国有、民营及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为主体的多元产业结构,形成了轨道交通牵引动力与关键部件生产及维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其中,中车戚墅堰公司的内燃机车研发、制造、维修服务能力达到“亚洲第一、世界一流”,其生产的和谐系统内燃机车占市场份额的65%左右;中车戚墅堰所的齿轮传动系统占动车组市场的70%、内燃机车市场的80%,车钩系统占高铁市场的50%;今创集团内装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5%以上;安凯特的高铁接触线系统占30%以上的市场份额。
目前,产业集群共有企业170家。2016年,轨道交通产业链企业完成产值642.5亿元,同比增长8.9%,另有130多家配套企业,形成了超过750亿元产值的产业链。
记者:此次获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对产业发展和地方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
潘筱伟:对于经开区来说,建设产业集群能够有效整合不同产业主体和生产要素,通过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产业发展统筹布局,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个产业的综合技术创新力,同时也将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质量。
在当前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时期,以集群的方式推动轨道交通领域牵引动力与关键核心部件产业的发展,将有力促进轨道交通产业的自主创新与融合应用,快速突破国际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壁垒,大幅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价值分享比例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通过树立集群建设的示范典型,推进“企业培育—产业聚集—集约发展”的集群模式,经开区将探索重点行业市场化集群协同机制,为新时期发展再塑新路径、新品牌、新亮点。
记者: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经开区有哪些平台基础?
潘筱伟:经开区大力发展以龙头企业为重点的服务性制造业,形成了专业化、社会化的创新服务体系。
一是构架了轨道交通牵引动力与关键核心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载体,已建成一批轨道交通产业园、创新园、科技服务平台载体等。
二是建设并完善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群内已拥有2家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检测、认证、工程或研究中心等各类科技研发平台共计142个,建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投融资服务机构31家,以及法律、财务、专利、人才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30家,中铁五院在经开区投资5亿元建设研发、成果转化基地。此外,经开区企业已与中科院系统、铁科院、清华、同济、西南交通大学等4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与国内、国际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以信息网络形式,形成了资源共享、具有国际水平的轨道交通产业高新技术公共技术平台,发挥其对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是搭建了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了技术交易机构等技术推广平台,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支撑平台和科创中心、风险投资机构等产业服务平台。以中车戚墅堰所为核心基础的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通过承接集群内轨道交通领域的前沿核心技术和关键课题攻关,与各大交通院校开展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并对外开展广泛的国际尖端技术交流和学术探讨,为全国轨道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命题提供自主创新的解决思路,实现从自主研发到自主生产制造及国内项目产业化应用的新型创新模式,加速轨道交通领域整体的成果转化率。
记者:集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经开区将如何行动?
潘筱伟:根据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规划,将以构建具有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为指引,结合经开区产业特点,试点推行智能制造模式,坚持轨道交通牵引动力系统与关键核心部件协同发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加大科研院所引进力度,深化产学研合作,科技研发实力进一步增强,打造一批高起点、专业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配套企业;建立轨道交通牵引动力系统全国研发产业化基地,轨道交通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基础技术“四基”全国研发基地等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巩固战略优势。同时,推进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产业集群将形成以国有、民营、中外合资、合作等多元化的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研发与制造企业集群及完整的产业链,研发和生产能力涵盖轨道交通车辆装备的牵引传动、电气控制、辅助设备以及车内装饰、输变电等系统,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集群进一步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聚的发展态势。
为了确保集群发挥更好的产业聚集发展和产业带动作用,经开区将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健全资金投入体系,同时推进集群建设的政策措施,做好保障,引导集群产业链形成创新、协同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