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双千亿”工作已成为厦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抓手。日前,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沈灿煌接受本报专访,就厦门市如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与健康千亿产业集群进行相关解读。
问:厦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答:近年来,市科技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与健康千亿产业链的部署,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加快该产业形成新增长点,厦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十二五”以来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25%,呈现出新药创制成果突出、体外诊断产品优势明显、医疗器械发展迅速、化学创新药异军突起等特点。
目前,国内首支、全球第三支二价宫颈癌疫苗已进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优先审评流程,预计可在今年底获批上市;2016-2017年,全市获批Ⅲ类医疗器械产品106个,占全国的6.1%;力品药业6个高端制剂国际化品种获“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
问: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与健康千亿产业链,厦门市有哪些具体推进措施?
答:一是高站位规划明晰路径,引导产业向高端优质发展。
二是加强园区载体建设,提升产业发展空间,完善创新创业环境。
三是以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创新共享,提升招商吸引力。
四是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供给侧改革,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发展。今年修订《厦门市加快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强化对临床研究、产业化、国际化等关键环节的精准支持,激励企业做强做大。
五是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保持产业发展动能。“十三五规划”中共征集重点项目122项,其中列入厦门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50项,总投资73.1亿元,今年截至目前已完成2个亿元以上项目,还有10个在建项目及9个在谈项目。
六是加强招商引智,抓住国家鼓励仿制药发展、实行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等重大政策契机,积极推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产业化集聚发展。截至第二季度共落地32个项目,总投资34.36亿元。
问: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厦门市将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动能,打造千亿产业链?
答: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研发-孵化-中试-加速器-产业化”产业发展体系,支持专业化生物医药园区建设,打造产业发展新载体;在基因工程疫苗、海洋创新药物、诊断试剂、医疗器械、功能性食品等领域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推动肿瘤及重大传染病诊断产品研发等重点技术创新,争取宫颈癌疫苗等一批创新药取得生产批件并投产,加快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出台政策推动发展专业化第三方医学检验、精准医疗、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新型业态,加快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国家试点工程;继续加强科技招商,建立懂产业知识和产业政策的专业化招商队伍,着重引进大型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新项目,以及相对成熟的诊断试剂、疫苗、医疗器械等成果项目,同时积极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在厦门市设立新型研究机构,支持创新成果产业化。
【数字】
16家
目前,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共有上市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218家,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7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11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60家。
775亿元
今年上半年,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实现产值约290亿元,同比增长18.4%;预计全年产业规模(主营业务收入)将达775亿元,工业产值588亿元,增速20%。
1100亿元
到2020年,厦门市将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同时构建相对完善的创新体系,完成产业向高端发展的技术储备。争取到2020年、2022年分别实现产值830亿元、1100亿元。
“1111”
至2020年,实现“1111”发展目标,即建成1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10个支撑产业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培育100个亿元重点企业、发展1000亿产业规模,形成具有对台特色的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
7-15个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层次,至2020年形成7-15个年产值超过5亿元、15至30个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单个重点创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