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后,为有效解决库区搬迁居民就业,乌达区结合地区实际,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施了乌海市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
这一项目位于乌兰布和沙漠、库不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汇地带,风与沙是这里的主角,人们称之为“黑风口”。如今,不毛之地已经换了新颜。远远的,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掩映在绿树包围之中,一眼望不到头的温室以道路为界线被整齐地分割开来。到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1.1亿元,整理土地1700亩,建成温室近400栋且全部运营。园区作业路已形成环路,四通八达,并完成了一期范围内的绿化、美化,新建了综合服务中心和大门。乌海湖大桥通车后,这里成了人们采摘果蔬、亲近自然的首选之地。
培养龙头企业
目前,绿农永胜农民专业合作社、奥峰农业公司、雨润三禾农业科技公司已经入驻园区。
农业园相对于乌达区农业耕地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此,乌达区采用“龙头企业+示范户+低收入农户”的模式,引入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入驻,实行统一管理、分户承包,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打造以绿色无公害蔬菜为主的农业园区,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充分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通过培养品牌和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和龙头企业走出去,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农区居民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
园区从政策引导、技能培训方面帮助农业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帮助农业企业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农业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通过电商平台的线上线下销售,提高人们对产业园农产品的知晓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突出科技引领
园区突出科技引领作用,抓好科技服务。目前园区企业已经与北京农科大、内蒙古农大、西北农大、沈阳农大等大专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培训人员定期进行新技术、新品种等方面的培训与推荐;培育了柿子树、枇杷等新品种,并设有新型储热、阴阳棚等科研温室。其中,番茄树一改人们对番茄的传统认识,在科研温室,一棵棵番茄树攀爬在一人多高的棚架上,俯视着来往的参观者。试验成功后,园区计划将这一品种大面积推广。基层科技站为农业企业开展产前土壤检测,产中植物营养、病虫害检测,产后食品安全检测等服务,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蔬菜。
在农业企业,设施蔬菜沙培营养液栽培技术、控制器控制水泵自动化灌溉技术等都让人大开眼界。在雨润三禾农业科技公司的黄瓜种植温室外,几台车等待着往外运输黄瓜,批发及网络销售让公司成功地实现了“两条腿”走路。走进室内,负责人展示了十多个品种的黄瓜并介绍起了这个温室的奥秘。“这是一个新型储热日光温室。热是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条件,原来我们北方地区在最冷的时候采用热风炉加热或种植叶类菜来越冬,现在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建设了新型储热日光温室,白天通过后墙吸热,晚上通过地下管网释放热量,提高夜间土壤温度和温室空间温度,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一负责人介绍道。
带动就业创业
到目前,产业园内3家企业解决了150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30000多元。
园区通过工厂化运作吸纳周边农区居民和低收入农户从事温室蔬菜种植,通过科技引领、示范带动,促进了低收入农户持续稳定增加收入,从而实现了农民工人化、生产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农区居民利益的有效联结。
绿农永胜农民专业合作社温室蔬菜基地以承包的方式吸纳40户库区移民从事蔬菜种植,由合作社前期垫付育苗、棚膜、肥料等费用,待种植户有销售收入后再结算,解决了种植户缺资金、缺技术的难题。
乌达区努力把产业园建成设施蔬菜与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沙漠绿色、现代科技农业产业园区,并充分发挥产业园“火车头”的引领带动作用,促农区居民增收致富、促农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