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消费来生产,重塑养老产业模式和结构
养老产业是服务于消费者的产业,一切服务的原则和前提是满足人的需求。养老产业会经历从“按计划生产、按计划消费”,到“按市场生产,按利润分配”,再到“按消费生产,按价值分配”的发展过程。从混沌到清晰,从无序到有序,谁能深入产业,谁能抓住消费痛点,谁就能给创造者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
2013年养老产业元年开始,养老服务结构化失衡,短缺与空置并存,供给与需求错配的产业问题凸显。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次峰会上也强调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激发产业活力,促进协调发展。改革的关键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给养老产业带来了很大影响,减少无效、低端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如何获取消费者,如何抓住痛点,就是核心价值。
人先于产品,产品先于交易,交易先于收益,是养老产业“链式经济”的商业规律。养老产业会随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进入新常态,这是产业形态向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
二:加入平台或做平台
行业将越来越垂直、协作越来越完善、参与者越来越强大,未来养老产业发展只有两种模式,加入平台,或自己做平台。而所选择的模式,是由你所处的位置和带来的价值决定的。
加入一个平台,凭的是你是谁、你能提供什么、为平台创造什么价值。差异化必不可少,精耕细作尤其重要。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平稳秩序,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各尽其才,各取所需。

去年全国老龄办将老龄产业梳理了八大类细分市场85项服务内容,涵盖老年服务业、老年商务服务业、老年文化服务业、老年医疗服务业、老年康复护理业、老年健康促进服务业、临终关怀服务业、殡葬服务业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找准自身优势,逐渐向专业化细分市场转移,为养老产业带来更加均衡合理的产业结构。大目标、小行动,以小见大,以一个点撕开,做成一个养老产业的“独角兽”,这是一个工匠般的信仰。
自己做平台,凭的同样是这三个问题,你是谁、你能提供什么、为平台上的参与者提供什么价值。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无产品无资源无资金、不愿投入也没有实力投入的企业,都声称要整合资源、发展平台化战略。却忽略了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你拥有的能力决定了调动资源的大小,给资源提供方提供什么,是考验平台价值的最关键问题,做平台是需要有被依附的能力。
因此,找到自己的长板,将自己擅长的一面发挥到极致,然后寻找合适的人跟你协作。自身潜力是支点,平台机制为杠杆,资源整合的力量范围,就是拥有和掌控平台的大小。
三:资本加快养老产业发展
随着VC、PE密集布局养老产业,上市公司持续性投资,外延并购整合动作频频,而拥有优质项目和资深产业资源是投资机构选择标的时的关注点。对于未来想获得资本市场关注的企业来说,做到三点很关键,那就是“钱”,拥有赚钱的能力——找到钱——让钱生钱。
第一,拥有赚钱的能力。具体是在某一细分市场前瞻性地把握行业机会点,做出一个有故事、能运营的实体,具备赚钱的资本。整合资源的战略重点,应放在对业务架构搭建有重要补充作用的合作上,通过股权置换产业高价值资源,共建具有示范价值点。只有业务模式经过市场验证,同时已建立起强大而迅速的资源调配和企业整合能力,经营过程中 形成标准运作体系,那么下一步展开的规模扩张就拥有令人青睐的本钱。
第二,找到钱。具体是要合伙做大产业规模,单个项目并不构成永久的核心竞争力,模式很易模仿,快速构建壁垒是关键。因此养老产业一体化、规模化是必然趋势,吸收并购将成为重要手段。资金规模制约企业能走多远、能做多大,通过示范点吸引资金进入。利用合伙机制共担共享,快速扩张规模,做到有规模能盈利可持续,迅速累积巨大的用户群,从而形成竞争壁垒。
第三,让钱生钱。就是让资本驱动战略,对接资本市场反促产业升级。让养老产业的创业者利用上市对接资本市场,进而推动市值运作,发挥资本运营平台优势。从而更有效率地巩固或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通过反向促进商业模式和人才团队升级、完善和优化产业布局,由此具备持续增长力,方能有效规避产业周期风险,把握住产业竞争的主动性和优势。
产业运营和资本运营是驱动养老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发掘投资机会,不断地优化资源和管理,再加上有效地对接资本市场,那么离完成养老产业的模式升级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