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近日中山市在同一天印发了《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山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山市健康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三个行动计划。按计划,该市将用五年时间,实现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1500亿元,实现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实现健康医药产业总产值规模达到1200亿元。
用“产业错位”弥补装备业的缺链
同一天出台三个行动计划,足见这三大产业在中山未来的发展以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量之重。同时,也反映了发展这三大产业对于中山发展的紧迫性。目前,装备制造业早已成为中山市第一大支柱产业,总量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中排名第二,省“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中山打造“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置身粤港澳大湾区,诸多城市全方位竞合发展。南都记者观察,中山市瞄准珠江西岸乃至全省先进装备制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缺链,以“产业错位”争取“优势地位”,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卫星及应用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当下,中山市已形成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中山电梯特色产业基地、中山火炬区汽配产业基地等,装备制造业产业化集聚程度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透过粤港澳大湾区,中山有望借助广州、深圳的科研和科技实力,香港、深圳和广州的金融实力,香港、澳门、珠海的服务业实力,以及佛山、东莞、江门和肇庆的制造业实力,支持中山家具家电、灯饰照明、纺织服装等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联合周边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商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等成立基于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战略合作联盟,科学布局,优势互补,加快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变,提升在全球的竞争力。
健康医药产业的科技力如何补?
而作为中山支柱产业之一的健康医药产业,近年来产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速超过30%,已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前,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该产业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尽管中山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扶持力度,但多数企业科研投入比例较小。许多医药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技术,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位置,应聚合珠三角城市在健康产业发展方面的基础和优势,借鉴港澳制度和机制,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健康医药产业和医疗服务领域的深度合作。比如,联合港澳争取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在中山落地,如允许港澳获批药品及技术在创新区先试先用,在创新区设立国家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区域中心等。从中山前期与港澳的联系来看,港澳地区也迫切希望有一个增进了解内地、共同发展健康产业的平台。中山企业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与港澳对接,利用港澳地区在国家层面的影响力,推动国家生物医疗科技创新区早日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