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基于比较优势分析的山西省小米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9-23  点击:109
山西省小米产业发展状况,对优化产业链条、完善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山西省小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小米产业作为山西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导产业,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但在产、加、销环节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通过分析比较优势下山西省小米产业发展状况,对优化产业链条、完善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山西省小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山西省小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单位面积产出量低

山西省谷子种植面积占全国比重的25% 以上,总产量与全国比较占比仅20% 左右,单产水平常年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0% 左右,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是由品种原因引起的。山西省晋谷系列品种种植广泛,晋谷21 号由于优异的口感,播种面积占全省的70% 以上,但长期种植同一品种会导致作物抗逆性变差、抗病能力减弱,出现自然退化现象,不利于提高产出水平。因此,为提高生产效率,需要做好种质研发工作,推出多类高产优良品种。

1.2 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由于谷子具有耐旱、耐贫瘠的自然属性,在山西省多分布于山区,部分处于丘陵地区。当前,技术推广缺陷主要表现为农户保持传统型生产经营方式,谷类收播机械普及程度不足。山西省谷子种植零碎分散,未达到精耕细作模式要求,收获过程中机械化水平不足[4],大型机械在零散化土地上作用有限,且容易造成较大损耗,无法满足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因此,增强技术推广效能,提升谷子种植过程中的机械化水平和栽培管理水平,有利于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1.3 加工能力有待提升

小米作为重要的杂粮作物,通常以袋装成品形式进行销售。近年来,随着产业融合程度的加深和食品加工技术的提升,小米衍生产品类目不断增多。山西省为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在2025 年13 个拟认定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中,小米产业园区占2 个,分别是武乡、沁县园区,而面积、产量总体占优势的吕梁和忻州2 市却没有规模化加工园区。从产品类别看,小米食品主要是速食粥品、米醋等,这些产品极易出现同质性商品,替代性较强,需要创新开发其他种类的产品。因此,山西小米加工能力还有待提高。

1.4 竞争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据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系统可查询的信息,山西小米已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有18 个,这些产品背后隐藏的地方特色、历史底蕴、品牌故事等各不相同。在销售终端,通过设计具有历史内涵的包装或者展现地域文化特色,可以吸引消费者驻足。例如,在淘宝电商平台上,销售量较高的小米分别是陕西米脂小米、东北赤峰小米、山西沁州黄小米等,通过对比外观包装、产品介绍等可发现,这些产品均突出了种植历史和地方特色。从实际运行来看,山西省多数小米企业未能将农产品与品牌历史、地域文化等相结合。

基于比较优势分析的山西省小米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二、山西省小米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2.1 加大种质研发力度,开发高产优良品种

谷子生长对地域气候环境和土壤生态条件具有先天的自然选择性,不同品种的成熟周期、植株高度、谷穗饱满程度等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米的产量。为提升小米产出水平,改善品种结构单一以及种子退化带来的负面效应,需要深化产、学、研协调融合,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选育抗逆性强、产出值高、适应性广的新品种。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是进行科技研发的主力军,高校应提供充足的经费和试验设备,开展新品种特性分析,为高产稳产品种的研发提供支持。各农业企业是面向生产和市场的首要主体,可直接掌握不同品种栽培生长情况,不同区位的农业企业应积极参与种子研发工作,为科研单位提供试验土地,为种子研发人员开展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2.2 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提升现代化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是对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培训、指导,或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将先进农业技术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活动。在山西小米种植与收获过程中,主要面临如下困境:一是农户以家庭为单元分散经营,在栽培时无法精确施用肥料,谷子病害防治意识欠缺;二是谷子栽种地块多为山地丘陵,且零散分布,大型农机应用效果较差,损耗高,收获季节很大程度上依靠人工劳动。因此,应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增强农户科学生产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首先,对农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加强谷物病害防治知识宣传。其次,依据土地面积与播种量比例,结合土壤质量条件,确定施用肥料量,提高肥料利用效能。最后,探索适应山区丘陵地貌的小型农机装备,满足谷子成熟季节收割需求,减少人工投入,提升机械化水平。

2.3 强化政策扶持,提高小米精深加工水平

山西省小米产业当前存在省内各地区小米相关企业规模有限、产业化程度较低、加工体系不完备等现象。小米产业化应以先进的种子繁育技术、机械化和集约化规模生产、成熟的衍生品加工水平、线上线下渠道畅通的营销体系等作为支撑。在加工园区方面,以产业集群为目标的园区建设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物力设施和财力资本,对于省内多数产区而言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难度较大,需要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倾斜,保持稳定的扶持力度。在增加衍生产品提升加工能力方面,则需要企业不断拓宽产业链条,持续丰富产品结构,不仅以成品包装米和米醋、米酒作为主要加工品,更要注重发挥小米的营养价值,制成米乳粉等保健功能食品,改善加工工艺,开发小米咖啡饮品等。

2.4 营销环节注入文化元素,展现地域风貌

产品销售是产业链末端环节,优异的营销推广与产品包装设计有助于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品牌竞争力。在山西小米销售环节中,应利用地域特色创意要素来激活产业新动能,挖掘产品背后的历史内涵与文化元素。例如,作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兴县小米位于“中国杂粮之乡”,兴县同时也是红色革命老区,在宣传推介和包装设计中可以嵌入红色元素,并突出区位优势;沁州黄小米曾作为皇家贡米,品牌拥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在营销中应注重展现人文特色。此外,在开发产品系列时要关注不同群体的实际需要,对包装材料、产品重量、主题元素进行合理划分,以满足各年龄段消费者的不同用途要求。

三、结束语

在产业融合新阶段,挖掘乡土资源,以特色产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求各地依据资源禀赋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乡土产业。作为全国性杂粮优势区域,山西省当前已初步形成完整的小米产销体系,小米生产规模和产业综合竞争能力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尽管在种植、加工、营销方面存在一些发展弱项,但通过加大种质研发力度、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小米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改善营销手段(以文化赋能品牌)等措施可实现产业发展效能提升。(作者:许鑫峰)



上一篇:新时代江苏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