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出要通过重视对生态资源的修复和保护;加强生态建设与经营活动的统筹发展;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构建环保产业反哺机制,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鼓励社会资本方在参与EOD模式项目等措施,进一步组织实施好EOD项目,使EOD模式更好地支持河北农村产业与生态治理融合发展。
一、重视对生态资源的修复和保护
现阶段,河北农村产业与生态治理融合EOD项目应充分衔接“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重大任务。据《河北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河北省生态环境治理内容应以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生态环境治理重点任务,加强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完善农村基础环境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带动特色关联产业价值链延展提升。要重视对生态资源的修复和保护,稳定的生态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加强生态建设与经营活动的统筹发展
(1)要加强生态建设与经营活动的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资金密集性的特点与传统产业存在矛盾与对立性,河北省应发挥本省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提高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实现生态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例如,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西北部依托其生态优势和气候特点,围绕森林质量提升、生态保护修复两条路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林区变景区”,科学推进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产业,实现经营活动与生态建设携手共进,真正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产业双向“增值反哺”。(2)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这是生态建设与商业活动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旨在调整生态环境效益的分配。
三、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要实现乡村产业与生态治理的融合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的资源禀赋差异。河北省在实施EOD项目时,应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差异化发展。针对废弃矿山修复项目,可以以修复过程的石料等资源来建设特色产业园区;针对流域治理生态修复项目,可以依托修复后的生态环境,开发湿地公园旅游、运动、康养等项目。河北省各地也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发展规划。承德市可以注重山区特色城镇化建设,邢台市则应坚持绿色低碳理念,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融合发展。通过实施这样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河北省可以更好地实现乡村产业与生态治理的融合发展。地方政府在推进EOD片区开发时,应根据当地城市特点、环境问题、生态价值和产业反哺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EOD模式。
四、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推动项目落地生根
(1)应结合《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及项目融资需求,迅速启动省级EOD模式试点工作。此工作应与环境管理、绿色金融政策密切衔接,形成政策协同,促进EOD模式的切实实施。(2)河北省相关部门需深入研究EOD概念内涵,明确EOD模式的核心支撑要素,包括产业发展模式、资本运作模式、空间建设模式以及工作组织实施模式。
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EOD模式项目
(1)河北省应积极争取各种投融资机会,并努力提升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通过深化与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合作来吸引他们积极参与河北省试点项目建设。同时,通过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发行地方债券等多元化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2)在筹集建设资金方面,河北省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不仅要寻求中央和地方专项资金和财政资金的支持,也要为项目融资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可以通过引入特色产业推动生态工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方式来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作者:李妍,宋云龙,王健恒,吴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