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近年来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重点研究国内外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并探讨河南省工业机器人从生产、制造到企业实施都发展较好,但是,智能物联和智能机器人在河南省发展较为缓慢。
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代表着科技发展的水平,由前沿技术和多个交叉学科整合而成,其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整体的科技发展程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调整产业结构,而且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升国民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指出要加大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的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并且从制造工艺、设计技术和应用场景等方面都要较为详细论述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中都重点论述了智能物联和机器人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 ,并将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作为长远的发展目标,这将为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智能物联和机器人是重要产业,应该为其创造最为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样智能物联和机器人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据统计,我国智能物联和机器人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市场,推动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有效提升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因此,探寻符合 [3]中国国情和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及路径是十分重要的。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越来越成熟,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涉及的行业也日益增多。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重要的支撑技术和应用场景,近年来也在高速发展。最早的智能物联和机器人设备主要是工业应用的机械手臂,第二代就是可以自由运动的工业机器人,直到20世纪末出现的第三代服务机器人。前两代机器人主要是机械手臂和智能机械手臂,第三代机器人才是更为智能的各个行业的智能机器人,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中国工厂2020年有78.3万台工业机器人在运行,同比增长21% 。全球智能机器人的市场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全球机器人市场分布
先进的智能物联和机器人设备主要是由美国、德国和日本制造的,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包括:控制器、电机和智能物联设备。国外的企业几乎垄断了这些设备的市场,电机市场主要被德国和日本控制,控制器市场主要被美国占领,零部件的产业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全球机器人产业分布
我国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水平不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我国也涌现出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一批科研院所在智能物联和机器人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如,机器人视觉、机器学习、搬运机器人等方面都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为我国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在我国政府优越的政策支持下,各地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但是,主要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发展较慢。但是,河南省近些年也利用郑州便利的交通环境和洛阳深厚的制造业底蕴,积极布局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以洛阳轴承行业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积极研究智能物联和机器人的零部件生产,近年来在减速器、控制器、智能物联和机器人装配线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未来可能成为国内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中心 。
河南省智能物联和智能机器人产业研究
河南省有100多家组装、生产、研发机器人的企业,并且产业研发整个体系已经初步成型,有几家在全国都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及许昌产业聚集区。2018年,河南省政府首批设置机器人“十百千”示范应用倍增工程,现在已经有200多个项目,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河南省机器人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不断创新的技术推动下,机器人产业也在快速发展。这些不仅推动了河南省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更为河南省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河南省虽然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初具规模,并且发展势头较好,但是,高精尖的设备制造依然不多,与欧美日本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沿海地区也有不小差距。如产业规模大但是实力较弱,缺少行业的龙头企业;产业发展几乎都是单打独斗,没有完整的产业链 。但是,随着河南省政府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河南企业也在不断创新、持续增强实力,政府开始规划建立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因此,河南省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聚集势头较好,产业发展环境稳定,产业发展局面良好。
因此,基于现在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河南省政府必须持续加强扶持力度,不断培育优质企业,继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培养高质量人才。这样,河南省智能物联和机器人才能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与沿海城市和国外先进企业不断缩小差距甚至研制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作者:王海花 李东亮 卢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