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成为2025年新增重点
2025年1月3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中提到2024年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项目已基本全部开工、完成投资超过1.2万亿元,2025年约1000亿元项目清单也已提前下达。有关“两重”建设,重点提到将水利支持范围拓展至全国大中型灌区、大中型引调水工程;将重点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等项目纳入支持范围;继续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重点任务。
具体建设领域来看,新闻发布会重点提到了大中型灌区、大中型引调水工程、重点都市圈城际铁路等三方面内容:
1、支持大中型灌区建设
大中型灌区存在老化问题,改造项目有望推进。灌区建设方面,现有主要灌区最早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近年数量基本稳定,目前主要重点为现代化改造;引调水工程方面,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已经陆续建成,未来主要补齐大中型工程缺口;目前,我国目前已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蓄水、引水、提水、输水、排水工程网络体系,耕地灌溉面积增加到10.7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6%。全国已建大中型灌区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但目前主要灌区最早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一些灌区存在设施老化、能力下降、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对此,水利部积极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安排634亿元,支持1022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此次将“两重”支持范围扩大至大中型灌区,有望加速改建速度。

南水北调工程
2、支持大中型引调水工程
重大引调水工程基本落地,着重推进中大型引调水工程。据2023年5月发布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随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等重大引调水工程相继建成,我国跨流域跨区域水网格局逐步形成,文件继续推进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强互联互通,加快形成战略性输水通道。而此次提出支持大中型引调水工程,是在前期重大工程建设基础上,针对体量相对较小的工程进行查漏补缺。

黄河河套灌区
3、支持重点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据十四五相关建设目标,三大区域计划新开工建设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约 1 万公里,到 2025 年基本形成区域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骨架网络,形成城市群 1-2 小时交通圈和都市圈 1 小时通勤圈。此外,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7号),雄安新区至石家庄、天津至承德、苏州经无锡至常州、衢州至丽水、深圳至惠州、佛山至东莞等城际铁路也在规划范围。2023 年以来,铁路投资整体处在中高速增长状态,而此前《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社会资本投资铁路项目示范工作的通知》(发改基础〔2015〕3123号),“发挥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带动作用,探索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进一步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对铁路的投资”,叠加此次提出“两重”建设新增支持城际铁路发展,2025 年铁路投资有望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