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规划:汽车行业为所有生产和销售各类汽车如乘用车、商用车及其零部件等汽车产品的企业总和。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力大,一直被当成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指标,在国家实力成长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汽车产业是综合性工业,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水平。
我国汽车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认清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改善汽车产业的整体经营状况,提高我国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最终促进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产销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国。过去的十年可能是我国汽车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高速发展期,汽车产销量平均增长率达到25%左右。2000年,我国汽车产量仅为207万辆,至“十五”末期的2005年,产量达到571万辆,增长了约1.76倍。“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2009、2010年,年均分别增长48.3%和32.4%,产量迅速增至1379万辆及1826.5万辆。2010年汽车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7760.99万辆的23.5%,而2000年这一比重还不到5%。汽车产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3612亿增至2010年4.05万亿,增长了10倍,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
二是自主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果。2000年我国的主要汽车产品以引进为主,2005年以后不仅新车型上市频率大幅加速,几大汽车企业均开始自主品牌汽车的开发和生产,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等企业也纷纷推出了自主品牌车型。目前,主要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已基本具备了整车设计和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总成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并实现了自我配套。我国汽车产业形成了以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引进技术及委托开发等多种科技创新方式,汽车产品升级换代不断提速。
三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初步成效。2005年以来,通过实施严格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的税收政策,以及各类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汽车油耗明显降低。经过近十年的自主研发和示范运行,我国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入市场,燃料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汽车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进行兼并重组,促进了一批企业的发展壮大。如一汽和天汽的重组、长安重组江铃、上汽收购南汽、广汽重组长丰、兵装集团与中航集团重组汽车业务(中航集团的哈飞、昌河、东安等汽车及发动机企业进入新长安集团)等。大型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带动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前3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已由2000年的39%提高至2010年的49.1%。前10家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达到87%。
五是长期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零部件设计制造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整车制造的带动下,基本形成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零部件生产和配套体系,为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零部件设计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已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六是“走出去”战略也取得了初步成效。2000年我国汽车出口仅为1.5万辆,2005年达到17.3万辆,首次超过进口量,2010年达到了56.7万辆。汽车零部件出口额2000年为35亿美元,2010年达到了414亿美元,年均增速为28%。从2006年开始,我国汽车产品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彻底扭转了持续几十年的逆差状态。国内很多企业开始在海外投资建厂,主动参与国际兼并重组(如吉利收购沃尔沃),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等。
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相比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回落的增速让中国汽车在头脑发热后亟需冷静思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累计销售汽车1930.64万辆,同比增长4.3%。车市也进入到被称为“微增长”的时代。
以市场为主要导向,是新一届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基本论调。不找市长找市场,是国内汽车产业很难迫近的理想。公车改革是首当其冲,“十八大”后,中共新一代领导层在政策上的求真务实,给整个社会刮起了一阵新风,轻车简从的倡议逐渐成为共识。自主品牌如何抓住该历史契机,着实值得思考。
新能源汽车能否在资源环保的压力下再获契机?汽车后市场作为产业链的巨大金矿,能否被挖掘的深入和有效,号称全球“最长尾巴”的后市场又如何做细做实?另一方面,近年来崛起的海外市场,也为“走出去到走进去”提出更为精细化、精准化的拓展能力。海外市场怎么做,汽车出口何以从1.0时代向2.0时代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