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基于乡村城镇化形态演变的产业社区发展模式——以深圳坂田北片区为例

来源:原创  时间:2025-10-16  点击:99
研究从片区层面与街区层面2个维度对产业社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展开系统总结:片区层面分析有助于梳理政策引导与产业发展共同作用下的区域演进路径;街区层面分析则能呈现村厂互动与功能融合在微观空间中的具体表现。通过多尺度发展模式分析,为高密度城市边缘地区的转型更新提供经验参考。

城乡结合工业区的发展呈现“村厂协同—国有拼贴—产城融合”三阶段路径,其演变本质是政策干预与草根经济博弈的空间映射,产权碎片与产业迭代共同驱动“自下而上生长”与“自上而下重构”的平衡,为高密度城市边缘区更新提供范式参考。

基于乡村城镇化形态演变的产业社区发展模式——以深圳坂田北片区为例

本文在历时性的空间演变分析基础上,聚焦城市边缘区产业社区的形成逻辑与空间机制,揭示了形态演变与产业更迭之间的深层关联。在此基础上,研究从片区层面与街区层面2个维度对产业社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展开系统总结:片区层面分析有助于梳理政策引导与产业发展共同作用下的区域演进路径;街区层面分析则能呈现村厂互动与功能融合在微观空间中的具体表现。通过多尺度发展模式分析,为高密度城市边缘地区的转型更新提供经验参考。

一、片区层面

坂田北片区三的产城融合历经“村厂协同—国有拼贴—产城融合”3个发展阶段。

(1)发展初期,经济基础薄弱,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坂田北抓住产业外移的机遇,通过“三来一补”的合作方式,自发建设大量工厂,积累了原始资本,并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随着外来人口的聚集催生巨大的居住需求,村民随即大规模建设自建房屋。“村厂共生”空间模式虽在发展初期充满活力,但也因肌理密集和交通规划不足而衍生出社会问题,促使政府在下一阶段进行干预。

(2)发展中期,由于城市核心区土地空间紧张,政府转向城市边缘用地的开发。通过完善交通路网、征收未开发用地,建设国有工业厂房,引进大型科技企业,使得原村厂外围区域逐步发展出国有工业和商品化住宅,有效控制了村集体建设野蛮生长的趋势,促使区域人口多元混合。

(3)发展后期,随着深圳特区的扩展,坂田北片区成为城市用地,促进政府持续投入。采取整体规划的方式,从教育、文化、市政到交通等方面系统性完善城市配套设施,逐步塑造出统一的城市界面和公共空间系统。与此同时,工业区向新兴产业转型,制造业比重减少,推动片区向产城融合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片区三的产城融合发展体现出产业发展与政策引导的协同作用。一方面,产业外移带动自发建设厂房和村宅综合体形成产业基础。发展初期以低成本、快速的方式高效构建了制造业基础,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与居住空间,对后续产业集群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快速完成了原始基本积累。另一方面,政府介入的整体统筹推动持续发展。村厂综合体前期的野蛮生长路径,导致片区内长期处于独立封闭,路网不畅的状态,限制了片区的进一步发展;政府通过土地开发、交通完善和产业引导等方式,促使片区更好地融入城市框架,实现产城融合,从而推动区域的持续发展。

二、街区层面

坂田北片区的功能演变体现了产业与功能的有机融合,通过适应产业的空间布局与经济模式的创新,推动了区域的发展。

(1)村属工业与居住配套的高度混合促进产业集聚。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村属工业区和居住配套集中区域。村属工业凭借产权分散和租金低廉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小微企业,推动了上下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完善的居住配套为产业工人提供了生活保障,吸引了大量务工人员,为新兴产业的初期发展提供了支持。

(2)街区空间骨架的形成。片区的工业组团主要位于片区边缘,居住组团则集中在中心区域,两者通过鱼骨状商业街连接,形成了连续的空间骨架(图11)。这一布局不仅实现了生产与生活功能的空间分隔,还通过商业街有效促进了产业与居住功能的融合。

(3)产业集群的自发形成。随着厂房建设密度的增加(工业厂房容积率中位数约为2.1,产业街区用地面积中位数约为20 hm2),产业逐渐形成集群效应。适当的容积率与高密度布局使得产业间的协同效应显现,推动了产业链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增长。

(4)村厂综合体模式借鉴。在空间形态上,片区三的城中村与工厂融合模式基于街区化的肌理,支撑了厂房的转型,保持了片区的产业人气,使得融合变得可能;在经济上,村提供了生活配套,厂提供了经济支撑和工作岗位,厂村融合,相互作用,增强了街区的活力。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深圳坂田北片区的研究,深入分析了产业引领下的城乡结合工业区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推广对于城镇化地区的起步和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在如何处理高密度自发建设区域的空间优化、工业基础较好的郊区工业区的产业转型等问题上。坂田北片区的经验主要基于特定的区域与时空背景,是否能够直接复制到其他地区,还需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和发展需求进行进一步研究。尽管如此,坂田北片区的成功经验为推动产城融合和城乡融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值得在其他类似区域的城镇化进程中学习和借鉴。(作者:杨镇源、孙彤宇)



上一篇:黔西南州康旅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下一篇:常州市畜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难点及痛点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