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北京城市更新中数字经济产业空间融合体模式分析

来源:原创  时间:2023-10-16  点击:760
在这些新特征之下,北京数字经济产业与城市更新空间产生化学反应,正在生成一种链接多元要素、包容多样功能活动的应用场、创新场、转化场与活力场。研究将这种融合型经济空间界定为空间融合体,并根据特征差异,归纳划分 5 种类型的空间融合体模式。下文将从融合体构成、生成机制、区位依存性特征等3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本文对39个案例样本的内部运行要素 ( 典型空间、代表产业、主体人群、核心场景 ) 和外部区位邻域环境进行分析,初步发现北京数字经济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去中心化 ( 城市空间延展 )、集成化 ( 城市空间功能兼容混合 )、再中心化 ( 城市形成新的聚集活力中心 ) 等新特征。在这些新特征之下,北京数字经济产业与城市更新空间产生化学反应,正在生成一种链接多元要素、包容多样功能活动的应用场、创新场、转化场与活力场。研究将这种融合型经济空间界定为空间融合体,并根据特征差异,归纳划分 5 种类型的空间融合体模式。下文将从融合体构成、生成机制、区位依存性特征等3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北京城市更新空间主体类型遴选示意图

图 2 北京城市更新空间主体类型遴选示意图

北京数字经济产业与城市更新融合的空间类型划分

表 1 北京数字经济产业与城市更新融合的空间类型划分


一、居住社区空间融合体模式

1.1 融合体构成

此类融合体更新空间主要来自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后的新空间主要是满足社区多元主体需求的公共服务空间、绿化景观空间、休闲锻炼空间等。在新产业发展方面,通过盘活闲置存量空间,以完善生活服务设施、智能化技术赋能、社区文化多元发展为主要措施,植入餐饮、购物、娱乐、生活服务等新业态,激发产业空间活力,实现社区可持续更新改造和运营,并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为居民提供更便利、周到的社区服务。此类融合体的主体人群包括社区居民、租户、儿童、老年人、通勤上班人群。社区便民生活服务业态的打造,较好地满足了社区居民的买菜、理发等生活需求,同时也回应了年轻人群健身、代收快递、咖啡厅休闲等个性化追求,居住人群的整体满意度较高。见图 4。

北京城市更新中数字经济产业空间融合体模式分析

1.2 融合体生成机制

在老旧小区更新空间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数字要素驱动,细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业态,通过数字化效率提升,细分数字化社区商业、数字化公共服务业态,完善和改造更新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通过数字要素驱动,细分互联网平台业态,构建在线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智慧化管理运营。由此,构建居住社区的线上线下综合数字服务体系,生成居住社区空间融合体。见图 5。


1.3 融合体区位依存性特征

通过对案例样本周边 500 m 步行活动范围的 15 类 POI 数据进行抓取,最终保留9 804条POI数据。其中,购物服务类、生活服务类、餐饮服务类、交通设施服务类、公司企业类、科教文化服务类、政府机构及社会团体类的 POI 数量占比较高,反映出在居住社区周边商业服务设施建设较为完备、交通设施建设良好、公司企业分布较为密集、上班通勤便利、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等条件下,数字经济产业更易生成和发展。见图 6。


二、商业街区空间融合体模式

2.1 融合体构成

此类融合体主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从优化商业业态、提升空间品质、创新营销模式、塑造区域品牌、精细管理服务、提高开放水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打造共享公共空间、艺术景观互动空间等新空间,通过拓展新场景应用、挖掘新消费潜力、提升城市活力,着力塑造富有活力的时尚现代商业区。在新产业发展方面,以智慧科技、国际消费、文化艺术等多元复合业态为主导。此类融合体的主体人群较为年轻,包括经营商户、“Z 世代”消费人群等,对数字化技术创新的经营和消费有很高的接受度与适应性。见图 7。


2.2 融合体生成机制

在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空间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政企合作带动传统建筑物转型升级,发展数字产品制造,细分数字媒体设备制造业态;通过数字要素驱动,细分数字内容与媒体、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批发零售等业态;通过数字技术应用,细分 5G 通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态,推进数字化楼宇建设,提供更全面的数字化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效率提升,细分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贸易、智慧交通业态,统筹街区片区规划,实现街区智慧化管理和数字化新发展,生成商业街区空间融合体。见图 8。

北京城市更新中数字经济产业空间融合体模式分析

2.3 融合体区位依存性特征

通过对案例样本周边 500 m 步行活动范围的 15 类 POI 数据进行抓取,最终保留 9301 条 POI 数据。其中:购物服务类、餐饮服务类和生活服务类的 POI数量占比最高,说明融合体的生活服务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消费业态发展较好;交通设施服务类、公司企业类的 POI 数量占比较高,同时科教文化服务类、体育休闲服务类的POI数量也有一定占比,说明融合体周边企业分布较为密集,休闲娱乐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具备这些条件更易生成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见图 9。

北京城市更新中数字经济产业空间融合体模式分析

三、文化街区空间融合体模式

3.1 融合体构成

此类融合体的新空间主要依托文化街区,打造多样化的文化交流展示平台。在新产业发展方面,在严格修复和保护古建筑的前提下,以人本智慧化技术赋能,更新改造街道景观和平房院落建筑单体,植入各类特色创意小店、传统非遗手工作坊、艺术工作室等业态,引入北京国际设计周等策展活动,实现街区市井与文艺并存,营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此类融合体的主体人群包括原住民、经营商户、游客、文艺人士等,覆盖各个年龄阶段,特别是以中老年群体居多,人群需求集中在生活服务设施完备、商业设施完善、文化艺术氛围营造等方面。见图 10。


3.2 融合体生成机制

此类融合体空间以平房院落、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更新空间为主。一方面通过数字要素驱动,细分数字内容与媒体业态,助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赋能文化传播与信息技术发展,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效率提升,细分数字商贸业态,提升文化资源的价值,完善文创产品商业配套设施,发展新消费业态,推进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利用、挖掘与传播,生成文化街区空间融合体。见图 11。

北京城市更新中数字经济产业空间融合体模式分析

3.3 融合体区位依存性特征

通过对案例样本周边 500 m 步行活动范围的 15 类 POI 数据进行抓取,最终保留 6 494 条 POI 数据。其中:购物服务类、餐饮服务类、生活服务类的 POI数量占比最高,说明商业配套设施健全,消费业态发展较好;政府机构及社会团体类、交通设施服务类的 POI 数量占比较高,说明公共服务设施较完善,交通便利,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具备这些条件更易生成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见图 12。


四、科创街区空间融合体模式

4.1 融合体构成

着力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是北京城市更新空间供给的重要方向。科创街区空间融合体的新空间包括科创街区、智慧生态办公空间、创新创业发展空间等。在新产业发展方面,主要通过金融、文创和商服 3 类业态的调配,广泛吸纳一批金融科技知名企业,以商务环境品质提升、生活化办公体验为核心理念,实现“腾笼换鸟”、产业升级。同时,塑造社群生态,完善多种生活服务、餐饮购物配套设施,构建科技智能服务平台,实现产业长期优化、可持续运营发展。此类融合体的主体人群包括科创企业管理人员、办公白领人群、研发人员及相关配套服务业工作人员等,人群需求主要是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办公和消费需要。见图 13。

北京城市更新中数字经济产业空间融合体模式分析

4.2 融合体生成机制

在原有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空间的基础上,一方面吸引科技创新企业、金融服务企业入驻,通过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来细分业态,以焕发更新空间的活力;另一方面通过数字要素驱动和数字化效率提升来细分业态,优化更新空间布局,实现空间焕新的智慧化管理与长期运营。两个方面的互促互进,使空间更新不断优化,促成智慧空间建造技术、互动体验艺术与高端写字楼的有机融合,生成科创街区空间融合体。见图 14。


4.3 融合体区位依存性特征

通过对案例样本周边 500 m 步行活动范围的 15 类 POI 数据进行抓取,最终保留 2385 条 POI 数据。其中:购物服务类和生活服务类的POI数量占比最高,说明生活服务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消费业态发展较好;交通设施服务类、餐饮服务类、公司企业类的POI数量占比较高,说明科创街区企业办公聚集,方便人员的通勤和交流,可以满足人群的日常饮食、休闲需求,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具备这些条件更易生成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


五、产业园区空间融合体模式

5.1 融合体构成

产业集聚融合下的新空间涉及楼宇、街区、园区等多种类型,如时尚设计空间、交流展示空间、休闲体验空间、公共文化空间、科技赋能平台等,涵盖文化、科技、旅游、艺术等多种产业集群。在新产业发展方面,以知名创意时尚设计、智能科技为主导,引入文化创意企业、设计师工作室等,以文化 IP 创造品牌价值,充分利用改造后的工业空间,为高端品牌发布、原创设计展示提供服务,并举办众多文化创意活动,吸引更多品牌入驻,引领业态更新升级,同时完善相关生活、商业服务配套,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此类融合体的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品牌效应明显,配套设施较为完善,文化艺术氛围浓厚,主体人群主要包括个体商户、原创设计师、音乐人、花艺师、高科技人才、“Z 世代”消费人群等。


5.2 融合体生成机制

在原有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低效产业园区和老旧厂房的基础上,一方面依托文创、科创两大类企业的入驻,带来丰富的数字经济业态,引领消费升级,形成产业集聚,产生更大的经济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为园区的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更适应发展的布局条件,实现数字经济赋能下的智慧管理和长期运营,生成产业园区空间融合体。


5.3 融合体区位依存性特征

通过对案例样本周边 500 m 步行活动范围的 15 类 POI 数据进行抓取,最终保留 16 571 条 POI 数据。其中:购物服务类、生活服务类、餐饮服务类、公司企业类的 POI 数量占比最高,说明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交通设施服务类和科教文化服务类的 POI 数量占比较高,说明交通便利,文化、教育等服务设施配套较完善;政府机构及社会团体类、商务住宅类的 POI 数量也较多,说明有大量商务办公集聚。


六、小结

综上所述,研究总结了北京城市更新中数字经济产业分布的 5 类空间融合体模式 ( 表 3)。可以看出,围绕不同的原生空间基因,会进行不同的空间更新,从而吸引和集聚不同的数字经济业态,并生成不同的核心运行场景。这一方面体现了“城—人—产”的发展逻辑,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城市不断进化生长,犹如植物藤蔓攀延、开枝散叶②。研究发现,每类融合体周边邻近区域内的 POI 设施类型有共性也有异性,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数字经济新型产业与城市空间区位因子之间存在一种相关因果性,这为城市空间规划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响应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也启示规划工作者应从数字经济的新特征角度对详细规划的编制加以完善和创新。(作者:王伟,向柯颖,陈一鸣,邓智昊,刘月)



上一篇:双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产业竞争力关键点和创新发展研究
下一篇:北京数字经济产业规划响应策略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