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以L县为例,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于宜居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愿望也在逐渐增加。在今天,L县城区域主要由商业圈、经济开发区、生活居住圈、园林公园等模块构成,城区内的城市规划已初步成型。在此基础上,如何提升城市生态规划,实现绿色居住环境、交通便利、防止城市内涝等目标,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生态环境与城乡规划需要依靠合理的城乡生态规划设计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L县城隶属德州市,东与济南市商河县毗连,西距德州50公里,南距济南60公里,北距北京300公里、天津200公里。 距离市区和省会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利。 临邑县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3421人,辖8镇1乡3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气候与环境。 L 县位于东经16°41′46″至 117°03′16″,北纬36°59′45″至 37°31′34″,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 春季干旱少雨,天气多变;夏季炎热多雨,湿度大;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 12.6℃ 。
通过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分析,该县城四季分明、区位条件优越,具备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及优势。

一、城市生态规划视角下的L县的城乡规划现状
1.1 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背景下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严重
农村的多数青年会选择留在县城就业、购房、子女上学。随着县城人口越来越多,导致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资源越来越少,利用率越来越高,对于城市生态系统而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城市生态规划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空间布局上的一种有效手段,生态环境规划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随着年轻人的不断涌入,县城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保证其经济收入。为使经济、社会、环保和谐发展,应该对城市的生态系统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1.2 在城镇化进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经济、轻环保”的情况,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加剧
L县在早期城乡规划上没有将生态环保问题考虑进去,导致规划不能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经济开发区、工业区等化工企业离人们生活居住的地域较近,工业化发展加速的大背景下,若工业企业不能对工业废气、废水进行有效处理,仍然会导致严重的空气及水资源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引领,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将来的经济发展之路。环境的危害还表现在空气二氧化硫超标、雾霾以及沙尘暴等天气,影响城镇居民正常生活。自蓝天保卫战打响以来,政府出台一系列的环保措施,鼓励企业降污节能,经济环保两手抓。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区内空气环境质量。重新规划县城以外的土地资源,迁出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达到环境与资源的均衡目标,表明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利用环境规制体系、实施节能减排等措施来降低污染物排放,促使企业合理高效利用资源,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3L县的园林绿化现状
城市绿化是指在城市中的土地资源上植树造林、种草种花,在街道两侧或者城市公园、社区内的空地上,在人们生产活动区域进行绿化,既起到城市美化点缀的作用,又可以吸收城市排出的二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用来改善空气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以L县城为例,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主要包括:街道绿化与日常维护、小区建设绿化率达标、城区内各个公园绿化布局和规模、乡镇闲散土地育苗种植项目等。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实施,L县城绿化初见规模,主要苗木种植面积还是集中在乡镇整合的闲散土地等土地资源种植较多。县城园林树木种植少,起到点缀作用大,净化空气质量的作用微乎其微。相较于大城市而言,县城区域没有植物园等大型森林公园,多起到为人们日常休闲、散步等作用。在县城中存在居住环境较差、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在过去的城市规划中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城市建筑建设的行为导致城市公共绿地用地紧张、绿化面积少,这不符合现代人对城市环境的要求,因此政府也在不断地加大对现有城区绿地的投资力度。
二、L县城当前的城乡生态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公众参与度低
在城乡生态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要秉持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公众参与会发挥十分关键的价值效用,使规划变得更加科学、合理、贴近群众。通常,我们的城乡规划主要由住建部门、规划局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制定,从设计到实施过程中,群众很难参与其中,导致群众对城市的生态环保缺乏重视程度,生态文明的意识更是无从谈起。
2.2 工业废气污染严重
以L县城为例,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等工作的推进,存在一些工业企业排出废气污染空气等问题。废气的排放不仅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增高,也造成了雾霾天气等恶劣天气,不利于公众倡导的健康生活理念。由于县城面积小,经济开发区距离生活居住圈不远,绿化树木有限,空气污染将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生产,因此必须要加强空气的净化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污染源,保护市区空气的安全。
2.3 城市内涝问题
以L县城为例,城市排水系统修建时间早,已经不符合当今的城市规划现状。由于楼盘开发地势高低不一,不透水的柏油马路越来越多,天然的河流越来越少,在遇到强降水天气时,城市水体调蓄功能的降低、地表径流的增多,排涝不及时易引发城市内涝问题。但由于排水系统多为地下修建,不容易改造升级,对解决城市内涝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作者: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