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协同和共享理念下的医养结合型康养社区设计

来源:原创  时间:2023-10-08  点击:1131
面对当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协同”和“共享”来调整和优化康养社区的发展路径。“协同”指要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的有机关系,“共享”是在“协同”的基础之上,提出要公民权力共享、发展路径共享以及全龄共享。

本文在讨论我国医养结合型康养社区建设实践的困囿和优化路径的基础上,提出应以协同和共享为基本建设理念。

协同和共享理念下的医养结合型康养社区设计


一、产城融合下的大健康产业建设趋势

广义的健康产业即与人的身心健康相关的所有产业的统称,包含制造业、服务业等多种产业类型。健康城作为健康产业园区的一种特殊类型,通常指涵盖医疗服务、养生康复、健康管理、休闲健身等为主的健康服务业,以及医疗用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健康制造经营业的综合性项目。作为朝阳产业,健康产业能通过与其他的行业兼容并行,推动地区发展和产业升级。同时,由于健康产业的公共服务性质,能够带动周边地块的开发,实现产城融合。


二、医养结合型康养社区的实践现状和思考

我国目前的医养结合型社区多为“养老社区”“老年社区”,即以老年人为主要居住群体,依据老年人的特性需求而形成的功能性社区,以适老性为标准。此外还有旅游休闲地产、依靠医疗配套建设的普通商品房中的老年公寓组团等形式,如南戴河国际健康城、中山以岭健康城、北京太阳城、乌镇雅达国际健康生态产业园等。目前这些实践典型多有以下六个特征:运作市场化、配套综合化、服务差别化、运营持续化、定位平价化、客户群体具象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对健康城市的研究和推进还不够深入,在康养社区建设方面的实践也出现了一些困局还有待讨论。


面对当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协同”和“共享”来调整和优化康养社区的发展路径。“协同”指要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的有机关系,“共享”是在“协同”的基础之上,提出要公民权力共享、发展路径共享以及全龄共享。


(1)政府和企业的协同

部分康养社区的医疗配套依赖周边的大型公办医院,缺乏社区级的诊所和健康中心,医疗服务站点超出步行范围。近年来,各大城市相继提出打造便民生活圈,《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中提出要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配置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和公共空间,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体育和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


(2)代际同乐共享

该类社区多远离市区,居住者以老年人为主,社区缺乏活力且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中国人有很强的家庭观念,落叶归根,与子孙辈一起共享天伦之乐是许多老人的心愿。与美国不同,中国老年人有很强烈的对亲情和家庭的情感需求,医养结合型社区规划应以“代际协同”理念优化年龄结构和居住布局[7]。因此,客群的全龄化发展对于社区的建设十分重要。可以根据老年人需求打造核心功能体系和设施,但同时以对温馨亲情的需求为线索,在规划上导入全龄概念,吸引年轻人到社区中来。


(3)基于传统文化和社区文化的建设

目前我国投资兴建的医养结合型社区大多以高端化、精英化为特征,部分存在定位不清、社区建设千篇一律、和城市风貌割裂的情况。我国的社区从改革开放前的“单位制”逐渐转变为现在常见的商品房,其中居民的归属感是突出问题。新建社区在建设设计上应充分尊重传统文化,了解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日常所需,在空间上提供适宜的活动场所和休闲平台,景观规划上和周边公共空间联通,并引入当地居民熟知且认可度强的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同时在管理和运营方面也应充分注重社区文化建设来推动居民生活幸福感和社区治理的发展。(作者:周睿)



上一篇:探索麻城影源健康城设计方案:医养结合型康养社区的设计策略
下一篇:城市生态规划视角下的L县的城乡规划现状及发展存的问题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