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荆门发展通用航空的机遇与挑战
荆门是中南地区通用航空强市, 经过 4 0 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以中航工业特种飞行器研究所为研发、 以原宏图飞机制造基地及联邦航太 (荆门) 通用航空制造公司为装备制造、 以荆门通航有限公司和荆门中航航空俱乐部有限公司为运营、 以航空产业园为服务的通用航空产业链。
1.1 荆门发展通用航空的机遇
( 1 ) 国家政策逐渐向好, 荆门低空空域条件优良, 低空空域管制逐步放开。
( 2 ) 区位优势特别明显。 华中腹地、 长江中游, 处于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切点。国家提出建设 “长江经济带 ” 的发展战略, 为荆门通用航空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 3 ) 航空产业基础雄厚。拥有中航工业集团、 中航通飞公司、 荆门通航、 中航工业特飞所, 原宏图飞机制造厂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 4 ) 全国最优的资质和空域条件。拥有 2 家 C C - A R 9 1部运营资质、 1 家 C C - A R 1 4 5 部维修资质、 1 个自主使用和管理多年的通用机场。
(5 ) 成熟的管理团队和市场。拥有成熟稳定的飞行、机务、 航务、 油料保障及管理团队; 拥有较为稳定的市场和客户群体。
1.2 荆门发展通用航空面对的挑战
( 1 ) 制造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是组装, 不具备零配件生产能力。
( 2 ) 现有运营企业装备不优, 效益低下。机型老旧单一, 机队规模较小, 运力不足, 故障率高, 航材获取困难, 维护难度大, 运行成本较高。以农林航空市场为主, 作业成本高, 附加值较低, 盈利能力较低。
( 3 ) 人才缺乏。随着通用航空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研发、 飞行、 机务等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 管理人员综合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 4 ) 国内通航公司和通用飞机数量急剧增加, 通航市场增速远低于飞机引进速度, 客户也更倾向于就近选择飞机, 而不愿选择调机形式开展业务, 市场开发难度较大。
( 5 ) 荆门周边地区通航企业众多, 沙市楚天、 同诚、 银燕、 武汉直升机等通航公司机型较为先进, 部分企业除享受国家农林补贴外, 还有地方政府补贴。 而荆门通航公司飞机老旧单一, 故障率较高, 不具有价格和竞争优势, 面临失去部分市场和客户的严峻挑战。
( 6 ) 国内外众多战略投资者已开始进入通航运营领域,与国有企业相比, 其经营理念较为先进, 经营机制灵活, 对荆门通航公司维护市场份额和拓展业务范围形成较大冲击。
2 荆门通用航空产业链建设模式
2.1 战略定位
以通用航空运营为龙头, 以通用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为基础, 以航空培训和航空运动体验为特色, 集聚发展通航全产业链, 打造成为华中地区领先、 国内知名的 “通用航空创意经济示范区” 。
2.2 战略目标
力争到 2 0 2 0 年, 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农用航空站, 华中地区最大航空运动体验中心,华中地区航空应急救援中心, “爱飞客 ” 航空俱乐部品牌摇篮, 全国特种飞行器和通用航空制造基地。 实现年产值过百亿元, 年利税 5 亿元。
23 发展思路
积极融入国家 “长江经济带” 战略、 湖北省发展临空经济和通用航空产业、荆门市政府和中航通飞爱飞客镇建设, 借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政策优势、 资金优势和中航工业集团的品牌优势、 人才优势, 从参与 “长江经济带 ” 建设入手, 对内服务于荆门、 武汉航空产业园和爱飞客航空综合体, 对外向华中地区四周巩固农林市场, 拓展工业航空市场, 建设华中地区通用航空适航维修基地, 沿长江经济带开展点对点及长江三峡旅游和通勤航空 (含短途货邮和商务航空) 。 将重庆—万州—宜昌—荆门—武汉—鄂州连点成线, 实现互飞串飞, 适时建立覆盖华中地区的 F B O 基地。此外, 还将充分挖掘机场、 飞机资源价值, 适当拓展飞机冠名、 广告宣传、 技术输出等辅助性业务, 切实发挥辅业造血功能, 以主带辅、 以辅促主, 多途径集聚持续发展资金, 向战略目标逐步迈进。
2.4 荆门通用航空产业链模式
2.4.1 荆门通用航空产业链模式
如图 1 所示, 我们按照供需关系和价值流动将通用航空产业链分为基础产业、 航空制造业、 运行保障资源、 通航运营业和应用产业 5 个板块。
2.4.2 荆门通用航空核心产业链模式
如图 2 所示, 我们构建了荆门通用航空核心产业链模式。一是依托中航工业特种飞行器研究所科研技术实力,以水面飞行器和浮空飞行器等特种飞行器的研发、 制造为核心, 建立健全 “研—试—制 ” 航空产业链, 全面保障落户在荆门的水陆两栖飞行器、 浮空飞行器等得以快速稳定发展,以荆门高新区制造及航空地面保障设备生产为基础,
在现有的航特公司及周边可利用的地块规划以航空配套产业为主的飞行器零部件制造产业区; 二是充分融合荆门旅游资源和航空资源优势, 着力开发航空运输、 通航作业、F B O 服务中心、 航空游乐等航空服务业; 三是以漳河机场为依托, 在原宏图厂区布置航空服务产业及生态旅游、 通航作业、 航空会展、 飞行器总装等项目, 形成航空服务区 (漳河区域航空新城) ; 四是在钟祥市冷水镇规划以民航服务、F B O 、 航空货运和航空体育等为主的航空服务项目, 形成航空服务产业区 (钟祥区域) ; 五是加快实施通用航空重大项目建设。主要是荆门爱飞客航空欢乐小镇项目、 联邦航太通用航空产业基地项目和漳河机场改扩建项目, 全力打造航空产业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 “通用航空创意经济示范区 ” , 形成年产 3 0 0 架整机与 2 0 0 台航空发动机生产能力的产业基地, 新建长 2 2 0 0 m 宽 4 5 m 的飞机跑道、 空管中心、 停机坪及相应配套设施建设, 扩建老跑道至 8 0 0 m 。
3 荆门通航产业链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规划引领, 面向未来
坚持顶层设计, 完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统筹安排各类项目、 用地和设施, 合理安排发展时序。坚持城乡统筹、 区域协调。 加快形成市区、 航空新城、 漳河镇等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3.2 打造品牌, 树立形象
要努力打造航空品牌, 通过品牌效应来推动荆门航空产业的跨越发展。根据现有条件, 现阶段要重点打造航空运营、 航空培训、 航空主题公园和航空旅游四大品牌。 利用自身资源、 中航工业品牌优势及湖北省荆门农用航空服务站有利条件, 巩固和拓展传统农林航空市场, 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力争到 2 0 2 0 年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成为南方地区领先的专业农林通航公司; 加强高附加值的工业航空市场开发, 扩大机场网络规模, 提升工业航空市场占有率, 力争成为华中地区知名的工业通航公司; 抢抓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机遇, 适时拓展紧急救援、 飞机中转服务、 通勤航空、 飞机冠名和广告宣传等新兴业务, 建立覆盖中部地区的F B O 基地, 形成新的利润增长极, 成为多元化全面发展的通航公司; 要尽快启动湖北省航空运动学校和航空运动管理中心基地搬迁工作; 积极推动荆楚理工学院与中国民航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专业院校和实体开展合资合作, 在爱飞客镇区域内设立荆楚理工学院通用航空分院; 在航空旅游方面, 依托荆门爱飞客俱乐部, 开展 “春看油菜花、 夏看漳河水、 秋看枫叶红 ” 空中游览活动, 实现荆门旅游从平面向立体升级, 丰富旅游内涵, 提升旅游形象。
3.3 搭建平台, 筹措资金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完善中航荆门爱飞客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引进中航国际、 中航基金等市场主体增资扩股, 积极争取国家蛟龙 6 0 0 专项研保资金、省专项扶持资金和中航爱飞客产业基金共 4 . 6 亿元用于机场建设。创新投融资机制, 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 引进各类战略投资者、 产业基金, 参与航空科技园、 航空大世界和航空产业园项目建设。
3.4 积极争取, 落实空域
要积极加强与空军武汉指挥所、 中南民航局、 民航湖北监管局、 湖北空管局等单位衔接沟通, 尽快落实漳河新机场本场空域, 在已有襄阳、 宜昌、 荆州、 神农架等 4 条低空航线的基础上, 申请新增到武汉、 十堰、 恩施 3 条旅游航线, 形成省内低空航线飞行网络。
3.5 依托央企, 互惠双赢
继续深化与中航工业集团的合作, 依托中航工业集团发展转型以及在全国布点爱飞客综合体项目契机, 加快推进荆门爱飞客镇建设, 重点要加速推进机场建设, 促进荆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3.6 依托产业, 完善链条
依托荆门现有的产业基础, 加强资源整合和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通用飞机产业的生产、 研发等核心业务,营运、 培训等相关业务以及金融、 保险等配套业务, 形成全产业链、 全价值链的集群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