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地图
返回首页
首页
"8+1"全链咨询
项目申报资金申请
九大服务链
产业大数据
研究咨询及申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专题
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
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
地方政府专项债
“十五五”规划
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
EOD项目模式
新质生产力专题研究
预制菜产业研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村庄规划
露营地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研究
田园综合体研究
特色小镇规划
十四五规划
开放型经济规划研究
保税区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规划
军民融合产业园
产业链规划设计
装配式建筑规划
文创产业园研究
循环经济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出租车投放运力研究
走进中机院
关于我们
中机院新闻
new
项目收费及咨询
各大分院
人才招聘
联系方式
搜索
①市场研究
②战略规划
③产业规划
④创新空间规划
⑤招商规划及活动承办
⑥重大项目可研
⑦项目投融资方案
⑧云展云招云脑
+1 政策咨询与全程策划
政策解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江西省抚州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1-01-14 点击:2506
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加快推进优质稻、中草药、出口蔬菜、优质特色水果“四大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使全市农业产业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增长模式向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成员,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之一,同时还是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区域性发展战略规划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抚州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要求,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由以数量增长为主转到质量和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靠拼资源拼消耗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同时,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加快推进优质稻、中草药、出口蔬菜、优质特色水果“四大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使全市农业产业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增长模式向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一、抚州市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抚州市发展现代农业有着良好资源条件。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基本农田420余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97万亩。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10万亩、南丰蜜橘种植面积118万亩,全年粮食产量277.67万吨,蔬菜瓜果产量216.06万吨,园林水果产量180.04万吨,生猪存栏137.28万头,牛存栏16.55万头,羊存栏3.10万头,家禽存栏24.74万羽,禽肉产量9.50万吨。全市农业主导产业特色明显,特优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和新农合组织等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品牌建设初见成效,拥有南丰蜜橘、广昌莲子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此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14%,有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且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临川区还成为了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区。
抚州市农业在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短板与挑战。一是抚州市产业发展乏力,目前种植业品种繁多,存在着“有面积、有产量”与“低品质、低效益”共存的困境,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矛盾突出。二是“大在一产,弱在二产”,加工业弱小,且主要以初加工为主,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精深加工企业空缺,产业链条短且不完整,产品多以初级原料的形式外销,附加值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大部分为散户经营的“小农模式”,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程度不高。三是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全市农村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如水资源承载力、土地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四是全市面临农业农村建设人才匮乏的困难,目前农业从业人员大多整体素质不高,发展现代农业意识不强。
二、关于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定位
抚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创新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并坚持规划先行,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对抚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科学确定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新的方向,探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的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规划团队组织院内外专家,通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在多方参与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抚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抚党农字[2019]3号)精神,对抚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进行了高标准的定位。
(一)将抚州市打造成江西
省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的典型样板。充分发挥抚州生态优势、品质优势和规模优势,坚持绿色精品、生态高效、特色特产、专业规模、优质优价的发展理念,遵循“一稳(稳粮食)、二调(调增优质稻、调减南丰蜜橘)、三增(增药材、增出口蔬菜、增特色水果)”的总体思路,以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主要推进形式,大力引进龙头企业、经营大户、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连基地、连市场等,实现点、线、面结合,加快推进精品产业基地建设。同时,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全面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坚持产业集聚发展,以品种、品质和品牌“三品”为抓手,打造江西优势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二)将抚州市打造成优质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
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农业总部经济中心。力争用五年的时间(2019—2023年),在全市初步建设一批产业竞争能力强、要素利用效率高、创新能力提升快、生态环境建设美的产业集聚区。包括市域综合产业集聚区、西北部优质稻产业集聚区、中西部出口蔬菜产业集聚区、中北部优质中药材产业集聚区、东南部优质特色水果产业集聚区等五大产业集聚区。
(三)将抚州市打造成乡村产业振兴的成功典范。
抓住抚州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契机,全市农业领域科研单位按照“有所为”的原则,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紧紧依靠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力量,推进科技中心与企业的对接,打造成为国际先进的现代农业创新孵化基地、农业创新人才(新型农民)培育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区域成功典范,推动全市农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布局
(一)总体思路。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理论上将产业生态化概念贯穿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当中,改变现有土地利用的思维模式和产业流程,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使产业适应环境而不是改变环境来适应产业;实践上以农业功能区建设为突破口,在全市选择最佳优生区,建设农业种植生产功能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完善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创新生产组织及管理模式,健全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争取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全部调整任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一稳、二调、三增”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
——“一稳”。稳定粮食产业生产规模,保障全市耕地基本红线。确保到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627万亩,粮食总产量不少于278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不低于590万亩,产量不少于266万吨;耕地保有量不少于489.63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420.71万亩。
——“二调”。一是调增优质稻生产规模,加快健康功能型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到2019年全市优质稻生产面积增加至225万亩,订单面积达到120万亩;争取用五年时间(2019—2023年)实现优质稻面积达410万亩,订单面积295万亩。二是调减南丰蜜橘种植规模,重建传统优质果品的核心地位和品牌形象。争取用五年时间(2019—2023年),全市南丰蜜橘种植规模调减到45万亩,其中建设精品生态果园1万亩、标准示范果园9万亩。
——“三增”。一是增加特色中药材产业生产规模,创造抚州名优药材新品牌。争取用五年时间(2019—2023年),使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二是增加优势出口蔬菜种植面积,以“小产业”带动“大发展”。争取用五年时间(2019—2023年),使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50万亩,建成出口蔬菜示范基地3万亩。三是增加抚州香柚、猕猴桃、桔橙三类特色水果种植规模,建立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果园和体验式观光旅游农业庄园。争取用五年时间(2019—2023年),使全市特色水果抚州香柚、橘橙、猕猴桃的种植面积分别达5万亩、10万亩、30万亩的规模。
(二)总体布局。
抚州市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以“优质稻、出口蔬菜、中药材、优质特色水果”为重点,按照“一稳、二调、三增”的总体思路,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致富目标共赢、确保生态产品供应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为主攻方向,围绕“优化、积累、拓展、夯实”的重点任务,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四大主导产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而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价值增值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为此,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建设五大高效农业产业带,培育两大特色农业产业园,打造一大产业集聚中心,争取到2023年,全市基本形成“一核、两园、三区、五带”的发展新格局。“一核”即:以临川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核心区,结合抚州市农科所的改革,打造一个“科技核”。“两园”即:围绕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建设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产业园、中医药康养休闲旅游特色产业园。“三区”即:围绕蔬菜产业的发展,重点打造中北部精品特色蔬菜种植示范区、山区绿色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区、南部名优高端蔬菜种植示范区。“五带”即:围绕优质稻产业发展,集中构建西北部优质稻高效产业带、中部优质稻特色产业带、东部优质稻绿色产业带、中部南丰蜜桔优势种植产业带、中北部优质特色水果种植观光带。
(三)实施步骤。
抚州市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将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和《抚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9年中央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预期目标任务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完成,助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大调整、大跨越、大发展。
第一阶段(2019—2020年):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围绕全市“优质稻、中草药、出口蔬菜、优质特色水果”四大主导产业,从调优种植结构、调优品种结构、调优质量结构和优化区域布局等四个方面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到人。特别是在结构调整初始阶段,进一步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定任务、定标准、定责任、定进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于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领导分工明确,责任到岗到人,形成攻坚合力。
第二阶段(2021—2022年):打造品牌、提升质量。品牌是连接供给与需求的纽带,是企业与城市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抚州市在基本完成主导产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阶段后,瞄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大力推动质量提升,培育抚州优质农产品质量品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优质稻要做大规模做强品牌,打造“麻姑大米”“黎米”等国家级名优稻米品牌;南丰蜜橘要做优品质做响品牌,培育国内知名“个性化品牌”;中药材要做好定位做特品牌,建设道地药材特色品牌;出口蔬菜要做精品种做硬品牌,建设蔬菜出口创汇生产和深加工基地;特色果业要做新品种做靓品牌,特色林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培育特色鲜明、信誉可靠的水果和旅游精品品牌。
第三阶段(2023年以后):产业振兴、生态宜居。聚焦产业振兴的发展目标,抚州市全力提高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打通“优质稻、出口蔬菜、中药材、优质特色水果”四大主导产业各个环节、流程、体系之间的壁垒,真正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走产品精品化、产业优质化道路。在实现产业振兴的提升阶段,遵循“生产有生态”的原则,坚持农业生产的生态化和乡村生活的生态化,向环境的生态化和社会发展的生态化目标迈进,擦亮“华夏梦都”之乡最美的“底色”。
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一)高位推动。
成立以抚州市委副书记和抚州市政府副市长挂帅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办公室,设在抚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处理结构调整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协调政府、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企业主导、政府支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各县(区)围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新抚州的目标,坚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标对表对任务,落实责任,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合力攻坚,确保圆满完成农业重点产业调整各项任务,为加快推进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二)科技支撑。
建设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围绕抚州市四大主导产业,加强与中国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的合作交流,尤其结合抚州市农科所的改革,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的全面合作,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产业创新专家体系,建设农业科技转化孵化基地,加速新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建立市、县(区)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队,扎实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培训,按照“聘请一位首席专家,带领一个专家团队,建设一个示范基地,联合一个经营主体,促进一个产业发展,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打造专家服务平台。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依托抚州市现有国家、省和市级龙头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提高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鼓励支持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与农业科教机构合作,建立农业示范基地,承担各级政府下达的科技示范推广任务,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等。
(三)资金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投入农业建设的专项基金,同时由抚州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以及对重点示范推广项目的补贴。遵循“谁投资,谁受益”“谁受益,谁建设”的原则,按照抚州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围绕产业分解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团队。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出口蔬菜基地、设施食用菌产业、中药材园区、农产品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给予企业在建设用地、土地流转补贴等方面更多优惠。
(四)政策保障。
首先,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农村土地承包有关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和流转主体地位。以实行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各项工作机制、制度和规程,确保流转规范有序;以建立流转服务组织和网络为平台,逐步完善和加强土地流转信息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流转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利益关系协调等服务,优化流转外部环境,不断健全流转市场。其次,完善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并完善农业生产政策性保险制度,与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开展对优质稻、中药材、特色水果、出口蔬菜等农业产业保险试点。第三,加强品牌注册保护。加强抚州市区域特色农业品牌和企业品牌的注册与保护工作,针对特有农产品和农业产业技术进行品牌注册及专利申请,加强对特有农业产业模式的宣传与推广。将南丰甲鱼、麻鸡、花猪、胭脂柚等品牌打造成为抚州农业知名品牌,调优南丰蜜橘布局,提升南丰蜜橘质量,保护南丰蜜橘品牌。第四,完善项目统筹考核机制。各县(区)建立健全跟踪落实机制,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列入重点督查内容,采取专项督查、综合督查相结合的形式,及时掌握进展、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市政府将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情况纳入对县(区)现代农业产业化考核,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推动工作全面落实。(作者:李全新 周颖 张怀志 甘寿文 方雅冰 马遇伯)
上一篇:
探讨福建省福安市坦洋茶谷文旅综合体规划设计
下一篇:
美明乡村建设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探析一以扬州市大同村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为例
核心业务
重大项目可研
项目投融资方案
九大服务链
战略规划
市场研究
园区项目前期定位
产业规划
建筑规划设计
产业园区规划
·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
·新型建材产业园规划
·节能环保园区规划
·循环经济园区规划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
·茶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
·健康产业园区规划
·养老产业园策划
·新材料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
·总部经济区规划
·经济开发区规划
·产业集聚区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
·化工园区规划
产业研究与规划
·通用航空产业
·轨道交通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健康养老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大数据产业规划
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
·观光农业规划
·生态农庄规划
·农业科技规划
·旅游园区规划
·休闲旅游业规划
·现代农业园规划
·现代服务业规划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
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