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作为和美乡村建设专项实施的关键年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以政策为引领、资金为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精准把握申报方向、规范准备材料、严守流程与时间节点,是项目成功获批的核心前提。本文聚焦申报全流程核心要点,拆解政策精髓与实操关键,助力申报主体高效抢占政策红利。
一、明确申报方向:锚定政策支持核心领域
申报方向需严格贴合专项管理办法要求,聚焦两大核心领域精准发力。
(一)和美乡村建设方向
重点支持东北、中、西部地区常住人口达标行政村,优先选择集聚提升类村庄。建设内容集中在三类:村内道路、公共照明等村庄公共设施;整村或联村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生活垃圾转运处置与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单个行政村中央预算内投资最高不超过500万元,项目县总规模上限8000万元。
(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
优先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周边及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聚焦农业生产基地配套设施、农产品加工流通集聚区公用设施、农文旅融合配套设施三大建设内容,中央预算内投资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项目县总规模不超过4000万元。

二、备齐申报材料:夯实审批核心基础
申报材料需兼顾规范性与完整性,确保符合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
1. 项目申请报告:明确项目建设地点、内容、规模、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及建设进度,清晰阐述管护机制与联农带农成效。
2. 前期审批文件: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确保项目手续合规。
3. 资金证明材料:地方财政投入计划、专项债券或政策性贷款对接意向等,体现多渠道资金保障能力。
4. 佐证材料:村庄选取合理性说明、村民意见征求记录、项目纳入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截图等,强化申报可信度。
三、严守申报流程与时间节点:规范推进申报全环节
申报遵循“跨年度储备、分批次申报”机制,流程与时间节点需严格把控。
(一)申报流程
1. 县域筹备阶段:以县域为单位组织项目,选择农民意愿强烈、产业基础好的村庄,完成前期调研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纳入项目储备库。
2. 省级申报阶段:由省级发展改革、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审核项目,把关村庄选取合理性与建设内容合规性,统一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3. 国家审批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按规定审核申报材料,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资金直接下达到具体项目。
(二)关键时间节点
1. 储备筹备期(2025年9-10月):完成项目可研编制与规划符合性审查,纳入省级三年滚动项目库,部分省份要求9月底前完成储备入库。
2. 材料申报期(2025年11-12月):通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线上填报,同步向省级发改委报送纸质材料,全国统一申报通知通常于第四季度发布,地方申报截止时间一般为通知发布后1个月内。
3. 审核反馈期(202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开展合规性初审,2月底前反馈补正意见,补正窗口期仅15个工作日,逾期未补正视为放弃。
4. 额度下达与实施期(2026年3月后):3-4月确定项目清单并下达资金,要求6月底前开工,年底前完成80%实物工作量。
四、关键注意事项:规避风险提高获批率
1. 严守投资禁区:资金不得用于楼堂馆所、景观类设施建设,不得重复申报其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项目。
2. 杜绝违规情形:项目需为新开工或在建项目,已完工项目不得申报,避免过度超前建设与投资浪费。
3. 尊重村民意愿:建设任务确定、实施方式选择等环节需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纳入村务公开范畴。
4. 紧盯时间要求:密切关注国家及省级发改委通知,提前完成前期手续,避免因材料补正超时、手续不全错失申报机会。
5. 健全管护机制:提前明确财政补贴、村集体付费与农户付费的合理分担机制,保障项目长期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