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响应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部署,2026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聚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核心方向。专项立足城乡协调发展需求,以政策资金为撬动,支持农村产业多元融合、基础设施升级与民生改善。本指南结合申报要求与典型案例,为各地项目推进提供清晰指引,助力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一、2026 年专项申报指南核心要点
(一)支持方向与建设重点
和美乡村建设方向
承接基础:以原有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为基底,聚焦垃圾处置、污水治理等存量项目升级。
新增重点:村内道路硬化(通组路、入户路)、公共照明、养老托幼设施、乡土风貌保护,打造 “整治 + 服务 + 风貌” 一体化场景。
村庄门槛:分区域明确常住人口标准 —— 东北、西北等 11 省(区、兵团)需≥1000 人,其他省份≥2000 人,优先支持集聚提升类村庄。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
优先领域: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种养循环基地、农文旅融合项目,新增高端新材料中试基地、跨产业链技术平台等创新方向。
建设内容:农业基地灌溉 / 电力设施、农产品保鲜检测平台、农文旅配套给排水 / 道路工程。
(二)申报硬性条件
主体资格:县域项目需为龙头企业(按营收 / 纳税认定),近 3 年无违法记录及督查通报。
项目状态:在建且进度≤50%,周期 2-3 年,已完工项目不予支持。
手续要求:环评、土地、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等手续齐全,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储备。
(三)资金标准与补贴政策
| 单县上限 | 其他限制条件 | 补贴比例 |
| 8000 万元 | 单村最高 300-500 万元(按人口分档) | 西部 70%、中部 60%、东部 40% |
| 4000 万元 | 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 50% | 最高 30% |
(四)2026 年申报关键流程节点
材料编制阶段(即日起 - 2025 年 11 月):完成资金申请报告(建议甲级机构编制)、信用报告、绩效目标设计,核心数据误差≤5%。
申报提交阶段(2025 年 11-12 月):线上完成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填报,线下胶装纸质材料并加盖骑缝章,提前 15 天报送省级部门。
审核跟进阶段(2026 年 1-2 月):准备答辩 PPT(突出规划符合性与绩效),3 个工作日内响应补正要求。
资金拨付阶段(2026 年 3-4 月):提交开工证明(含现场照片 + 监理报告),专款专用并报送使用计划。
(五)申报避坑与关键提醒
禁止情形:不得用于楼堂馆所、景观设施,避免与其他专项资金重复申报,严禁新增地方隐性债务。
衔接要点:和美乡村项目需在材料中明确原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名称、成效,作为基础依据。
自查重点:核对规划纳入情况、手续完整性、地方资金落实证明,避免因 “手续不全” 被驳回。
二、典型成功案例解析
案例 1:团风县和美乡村建设项目(2025 年获批,获补 8000 万元)
申报基础:依托全县 12 个行政村已完成的垃圾收运、污水管网整治成果,叠加人口集中优势(均≥2000 人)。
建设内容:升级改造村内道路 18 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 320 盏,新建村级养老服务站 6 个、乡土文化广场 4 处,配套有机废弃物处置设施 2 套。
获批亮点:清晰体现 “整治 - 升级 - 服务” 衔接逻辑,村民自建比例达 30%,建立 “村集体 + 农户” 管护机制,符合政策导向。
案例 2:麻城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2025 年获批,获补 2000 万元)
申报基础:入选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原有菊花种植基地灌溉设施已建成。
建设内容:新增菊花深加工集聚区保鲜库 5000㎡、检验检测中心 1 个,配套建设农文旅步道 10 公里及污水处理站 3 座。
获批亮点:聚焦 “农业 + 加工 + 文旅” 全链条,中央资金占比 42%(低于 50% 上限),联农带富机制明确(带动 300 户农户就业)。
案例 3:赤峰敖汉旗产业融合项目(2024 年获批,获补 6600 万元)
申报策略:以人居环境整治形成的村容优势为切入点,申报 “杂粮种植 + 加工 + 研学” 融合项目。
关键动作:提前 6 个月完成示范园规划备案,联动农业农村局出具产业带动证明,在材料中量化亩均增收数据。
三、2026 年申报核心建议
精准匹配赛道:西部省份优先申报和美乡村(补贴比例 70%),示范园所在县重点布局产业融合项目。
强化衔接证明:整理近 3 年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基础项目的批复文件、验收报告,形成 “基础 - 升级” 证据链。
提前对接属地:11 月底前完成与县级发改委沟通,争取纳入地方重点推荐清单,提高入库优先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