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过上期分析广西各阶段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情况,总结出以下发展经验,以便为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政府重视高,政策支持稳定
为促进全区各类园区创建培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广西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及配套文件以支持各类园区发展,政策文件涉及内容广且具有较好的连贯性。2014年出台有一系列政策以支持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政策文件的覆盖面较广,包括示范区的具体建设方案、管理办法,以及人才、土地、资金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文件(表 1)。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建设田园综合体,同年 12月,广西出台《关于印发广西田园综合体创建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7〕183 号),对试点项目的产业、组织、基础条件、生态、文化、运营模式等提出具体要求,由此全面启动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并呈阶梯式发展格局。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与要求,政府部门对部分政策文件进行及时修改与完善,2020年政府部门修订出台的《关于印发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桂科农字〔2020〕71号),取消了园区建设期环节,进一步简化管理流程。
2. 资金来源广,投入方式多元
为增强园区建设经济实力,广西政府部门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不断拓展资金来源渠道,破解园区资金投入来源单一问题,促进农业园区多元化发展。2017年,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美丽南方”成为国家首批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获得农发专项资金支持。 “美丽南方”通过各级财政、市场主体、村集体经济、农民入股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项目建设,2017年至 2019年, “美丽南方”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专项资金成功撬动十几倍的各级财政和社会资金。南宁市政府通过创新融资渠道和招商引资办法,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示范区建设,积极发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专项资金及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的杠杆作用,2014 年至 2015 年撬动示范区入驻企业各类资本14.18亿元,吸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资金4.87亿元投入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投入资本来源广、形式多元,加快了园区资金要素的流动速度,有效提高资本集聚程度。
3. 人才组织强,衔接管理顺畅
为提高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选派干部挂职、选派技术人员指导、构建组织管理体系等方式,加强现代农业园区的人才支撑力度和管理强度。为加快推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工作,广西政府选派挂职干部协助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工作。2016年起,从区直 7个涉农单位选派14名处级干部到各地市挂职,任市级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专职副组长,专职于示范区建设工作。为加强示范区建设管理工作,构建了区、市、县三级管理体系。2016年由15个广西相关厅局共同建立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各市、县成立示范区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园区自身也成立专职专班建设领导小组,自上而下的管理组织架构愈加完善,为示范区指导、管理、建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设立自治区级示范区专家库及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专家、乡村科技特派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到农业园区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技能培训、技术示范与咨询服务等活动,有效提高园区的人才和技术支撑能力。2021年全区共选派5 000多名科技特派员下乡开展服务,截至2021年6月,全区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下乡服务37 426天次,累计服务5 766个村(社区)的种养基地、农户点。
4. 科技支撑强,创新高度引领
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型设施设备等,不断提高园区科技含量,科技化、现代化、多元化引领园区发展。加强“引进来”,逐渐扩大地区间的科技交流,强化自身科技支撑能力。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充分发挥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通过举办国际培训班、国际研讨会(论坛)和承办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等形式,不断扩展国际间的现代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利用国外人才、高新技术提升园区产业水平。2007年,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广西首个科技部命名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梧州市现代农业试验区设立现代农业物种研发中心、现代农业信息网络中心、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等部门,21世纪初试验区每年用于科技投入经费达 300 万元。广西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茉莉花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建设茉莉花开发研究基地并新引进和培育茉莉花品种37个,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搭建横县“数字茉莉”平台,实现茉莉花生产的数字化精准管理。
5. 协同共发展,辐射范围扩大
按照协同带动、共同发展的原则,各类园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综合运用各种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企业共同发展,不断提高区域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西农业科技园区打破传统科技创新活动界限,基于产业发展逐步辐射到就业、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来宾市现代农业产业园采取“生产+加工+科技”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建成 1.3×10 4 hm 2 的高产高糖高质糖料蔗生产基地,带动全市建成 7×10 4 hm 2 的“双高”基地,带动效果明显。柳州市柳南区螺蛳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构建以柳州螺蛳粉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竹笋、螺蛳、豆角、大米、木耳等螺蛳粉原材料的种养殖优势,不断提升特色食品加工能力,利用“互联网+螺蛳粉”模式打造柳州螺蛳粉品牌,袋装柳州螺蛳粉迅速成为“网红食品”,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总结
广西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就是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缩影,各类农业园区的建设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不断推进和完善。现代农业园区在现阶段具有技术扩散、产业培育、绿色引领和辐射带动等功能,如何充分发挥园区自身优势与特色,强化主导产业发展带动、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内部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值得深入探讨。广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建设需要借鉴各阶段发展经验,用好各项发展政策,围绕农业现代化这一发展主题,建好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园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效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者:宁夏、李小红、黄艳芳、容建波、孔令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