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现代农业园区与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历程较为相近,但受经济基础、发展水平的影响,政策实施有一定的滞后性。通过梳理相关政策及可得文献资料,本研究认为广西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主要分为3个阶段,包括初创探 索 阶 段(1994—2000)、规 范 发 展 阶 段(2001—2009)、成熟提高阶段(2010及以后)。
1. 初创探索阶段(1994—2000)
随着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发生改变,农业科技进步推动了农业园区的发展。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主的农业科技园区率先在国内出现,1993年前后北京创建以展示以色列设施农业和节水技术为主的示范农场,1994年建立了以引进荷兰全套玻璃温室和工厂化生产技术为主的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示范区、山东省济南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标志着中国农业园区进入初创探索阶段。广西现代农业园区较同期国内发达城市发展缓慢,园区创建工作开展较晚。1999年,广西农业厅在广西农业学校实习农场的基础上,创建了以政府主导支持建设、公司承建与经营为主要模式的八桂田园 — —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 。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主要围绕现代农业展示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应用推广等功能进行建设经营,其中设施农业展示园区囊括了各种现代农业设施,先进的现代农业设施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的展示面积大、示范内容多,在往后的几年里一直是广西最大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 规范发展阶段(2001—2009)
2001年 7月,科技部印发《农业科技园区指南》与《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引导和规范现有的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在上行政策指导和引领下,2001年起,广西按照“五高” “五化”的要求(即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投入产出率高、科技贡献率高、市场占有率高和农田标准化、操作机械化、管理企业化、产品市场化、生态良性化),按照“一年起步、两年成雏形、三年见成效、四年上规模、五年基本建成”的总要求,全面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设有南宁、桂林、玉林、梧州、贺州等 5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沿海、桂中、右江河谷、贵港、桂西北等 5个现代农业试验区。2001年,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入选首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标志着广西农业园区发展正式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同比上阶段园区以示范为主转变为多功能开发,更注重园区的推广带动作用。广西各地根据实际,开展不同层次和规模的农业园区建设,截至 2003年,广西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各类现代农业园区数量超过100个。
3. 成熟提高阶段(2010及以后)
2010 年,国家出台《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认定管理办法》,赋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区域现代农业、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培养新型农民、建立新组织形式、拓展农业功能”等功能。广西北海市合浦县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志着广西农业园区发展进入成熟和提高阶段。相比上一阶段,该阶段从示范为主向区域产业化发展的方向转变,从注重社会效益向强调综合效益转变,组织化程度更高。园区类型更趋于多样化,包括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田园综合体、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等。随着园区创建与认定工作陆续开展,园区的数量增长较快。截至2021年5月,广西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7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6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4个、国家田园综合体1个,累计创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344个。各类农业园区既有一定的发展共性,又各有侧重,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田园综合体注重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融合和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农业科技园区突出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侧重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和提升农业价值链。(作者:宁夏、李小红、黄艳芳、容建波、孔令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