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十五五规划专题 > 十五五百科

十五五规划研究:“深圳农场”模式探索与成效分析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4-25  点击:108
本文深入探讨了“深圳农场”模式的设立背景、认定方式、主要合作模式、特点以及成效。深圳农场依托深圳的科技、人才、市场等优势,结合对口地区的资源特色,通过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目前,深圳农场已呈现出科技创新、多元化经营、品牌化建设等显著特点,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当下,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尽管自身土地资源有限,却通过创新的“深圳农场”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展现了独特的担当与智慧。


目前,这些“深圳农场”的经营主体是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或深圳对口的9省(自治区)106县内依法注册登记并实际经营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名单公布的69个“深圳农场”当中经营主体最多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有34个;其次为广东省26个;江西省9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


本文旨在全面剖析“深圳农场”的设立背景、认定方式、主要合作模式、特点以及成效,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十五五规划研究:“深圳农场”模式探索与成效分析

二、深圳农场的设立背景

(一)政策驱动

国家层面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决策部署。这一战略为深圳农场的设立提供了宏观的政策导向和强大的动力支持。深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自身在科技、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创建深圳农场,助力对口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全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省级层面

广东省委实施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旨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圳农场作为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使命。通过深圳农场的建设,深圳与对口地区之间的产业协作更加紧密,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顺畅,为广东省的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深圳自身优势

科技优势

深圳在农业科技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拥有众多农业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这些企业和机构在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绿色生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深圳农场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例如,深圳的农业科技企业可以将对口地区的传统农业进行机械化、现代化、规模化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人才优势

深圳汇聚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包括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等。这些人才为深圳农场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他们可以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对口地区,推动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


市场优势

深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庞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和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深圳农场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可以直接进入深圳及大湾区市场,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同时,深圳的市场优势也为深圳农场的产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渠道。


(三)对口地区需求

资源禀赋

深圳对口的9省106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这些资源为深圳农场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深圳与对口地区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推动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需求

对口地区普遍面临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深圳农场的设立可以帮助当地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例如,深圳的企业可以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当地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深圳的市场渠道可以帮助当地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深圳农场的认定方式

(一)创建主体

深圳农场的创建主体应当是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或对口地区内依法登记注册并实际经营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这些经营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和条件,能够按照深圳农场的建设要求开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新技术融合、产业链延伸及复合业态发展等多元化经营。


(二)创建条件

特色农产品

立足本地自然条件、资源特色和发展潜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水产产业,打造知名农特产品。例如,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万佳水产有限公司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特色,成功培育出本土特色水产章红鱼。


新技术融合

积极推动农机装备、生物育种、绿色生态、智慧农业等先进技术,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例如,万绿智慧无人农场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团队合作,针对南方丘陵地形的特点,研究农业机械智能化技术。


产业链延伸

推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例如,开味缘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构建了从田园到餐桌的大农业餐饮供应链,将产品供应到深圳的中小学以及大中企业的午餐或食堂等。


复合业态

在种养殖的基础上,发掘乡村多种功能,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教育实践、文化体验、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产业新业态。例如,深业锦农都市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了集现代农业、康养旅居、文化创意、研学基地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三)认定程序

组织创建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农业农村部门、前方派驻机构、各区对口办动员对口地区范围内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创建工作,组织引导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自愿申报。


择优推荐

深汕特别合作区农业农村部门、前方派驻机构、各区对口办等受理经营主体申请,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查把关,择优推荐并出具推荐意见。


汇总名单

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收集经择优推荐的申报材料,根据“深圳农场”创建条件,汇总形成“深圳农场”创建候选名单。


公示

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向社会公示“深圳农场”创建候选名单,公示期一般为3天或7天。


公布创建名单

公示期满后,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经营主体进入“深圳农场”创建名单,由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向社会公布,并授予“深圳农场”称号,颁发证书和牌匾。


四、深圳农场的主要合作模式

(一)对口地区协作

深圳与对口地区强化产业协作,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积极对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大平台。深圳企业提供技术、供应链以及业务外包等服务,延伸布局产业链,共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例如,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新疆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指导当地农民种植耐盐碱水稻,成功地将原本寸草不生的盐碱地转变为能够带来高产粮食的肥沃土地。


(二)产业园区合作

发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作用,推动在资源优势互补、合作意愿强烈的地区布局发展“飞地经济”。支持共建一批产业集聚、融合辐射、优势突出的农业产业合作园区。同时,支持对口地区企业在深注册法人,设置园中园、设立研发中心、建设孵化器、打造招商展示平台,设立“反向飞地”。


例如,河源市东源县圳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参与打造的“深圳农场”万绿智慧无人农场示范基地落户东源县柳城镇,依托深圳科技、产业、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完善农场的基础设施,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投资。


(三)协同创新

发挥深圳企业、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势,用好深圳技术、市场、标准、品牌、人才、开放等方面优势资源,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推进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数字技术、绿色投入品等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例如,万绿智慧无人农场与国家植物航天育种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顶尖机构紧密合作,定向研究和开发符合三产需求的新品种。


(四)体制机制创新

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深圳农场”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同时,明确“深圳农场”及其经营主体的责任要求,如自觉接受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管理、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和质量安全监测等。


五、深圳农场的特点

(一)科技创新

技术创新是深圳农场发展的一大特色。近两年,“深圳农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与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优质资源与先进技术,不断强化农机装备、生物育种、绿色生态、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科技与物质装备支撑。


在“深圳农场”,从耕地整地到播种,从田间管理到运输收获,新一代全自主农业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农场从经验种植向标准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变,为现代农业注入新质生产力。


(二)多元化经营

深圳农场依托深圳的科技、人才、市场等优势,结合对口地区的资源特色,开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新技术融合、产业链延伸及复合业态发展等多元化经营。


例如,在种植养殖的基础上,发掘乡村的多种功能,开发了乡村旅游、休闲康养、教育实践、文化体验、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了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拓展了农业产业范围。


(三)品牌化建设

深圳农场注重品牌化建设,通过打造知名农特产品、推广优质农产品品牌等方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潮州市万佳水产与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合作,成功培育出本土特色水产章红鱼,并通过邀请知名主播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大大提高了章红鱼的知名度和销量。


六、深圳农场的成效

(一)经济效益

提高农民收入

深圳农场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等方式,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例如,开味缘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为当地增加土地流转收入30多万元,为村集体每年带来10.5万元固定分红,为本地村民提供30多个工作岗位,带动多名群众就业增收。


促进企业发展

深圳农场的建设为深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企业通过参与深圳农场的建设和运营,可以实现产业的拓展和升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社会效益

推动乡村振兴

深圳农场通过产业协作、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推动了对口地区的乡村振兴。它改善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圳农场的建设加强了深圳与对口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促进了区域之间的资源流动和优势互补。它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保障食品安全

深圳农场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通过规范性管理、科技支撑等方式,确保生产的农产品符合高标准的质量要求。这为深圳及大湾区市场提供了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供应,保障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七、结论

“深圳农场”模式是深圳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创新实践。它依托深圳的科技、人才、市场等优势,结合对口地区的资源特色,通过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发展。


目前,深圳农场已呈现出科技创新、多元化经营、品牌化建设等显著特点,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未来,深圳应继续深化“深圳农场”模式的发展和完善,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示范。同时,也应加强对深圳农场的监管和支持力度,确保其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农业强国目标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十五五”文旅产业六大关键趋势
下一篇:河北地区“十五五”期间建设新质生产力重点项目的思考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