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十五五规划专题 > 十五五百科

“十五五”新型电池产业发展规划(2026-2030年)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4-17  点击:255
中机院基于国家“十四五”科技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导向,结合产业现状与全球趋势,提出未来五年新型电池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旨在为政府决策、企业布局及科研攻关提供系统性参考。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双碳”目标驱动下,新型电池产业作为新能源革命的核心引擎,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的关键领域。中国依托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及持续的技术创新投入,在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领域跻身世界前列。然而,面对国际技术壁垒加剧、资源约束趋紧、产业生态协同不足等挑战,“十五五”时期需通过顶层设计优化、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韧性提升及全球化布局,推动新型电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迁。  

中机院基于国家“十四五”科技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导向,结合产业现状与全球趋势,提出未来五年新型电池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旨在为政府决策、企业布局及科研攻关提供系统性参考。  


一、政策背景  

1. 国家战略定位  

新型电池产业是支撑新能源汽车、储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国家政策明确将电池技术突破列为重点任务: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  

- 《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7年目标)强调加快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前沿技术研发,构建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列为新兴增长极,进一步强化电池技术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  


2. 地方与行业协同  

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区域依托产业集群优势,聚焦新型储能与动力电池领域,打造“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应用示范”一体化生态。例如,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德国的海外工厂布局,远景动力西班牙超级工厂建设,均体现全球化战略导向。  

“十五五”新型电池产业发展规划(2026-2030年)

二、发展现状  

1. 产业规模全球领先  

- 产量与市场占比:2024年我国锂电池总产量达480GWh,占全球55%以上;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9年全球第一,宁德时代、比亚迪稳居全球前二,市场份额合计超45%。  

- 材料供应链优势:正极、负极、电解液等关键材料产量占全球70%以上,恩捷股份隔膜全球市占率超40%。  


2. 技术创新加速突破  

- 锂电技术迭代:宁德时代“天行物流”商用电池实现4C超充、500km续航;比亚迪刀片电池体积利用率提升50%。  

- 前沿技术储备:固态电池进入中试阶段(如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60Wh/kg,氢燃料电池寿命突破2万小时。  


3. 国际竞争与挑战  

- 出口优势: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出口占比全球64.9%,但面临欧美技术壁垒及“核心数据共享”压力。  

- 资源约束:锂、钴等关键矿产对外依存度超70%,回收体系尚不完善。  


三、发展趋势  

1. 技术路线多元化  

-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预计2027年全固态电池开启小批量生产,2030年渗透率突破10%,应用于eVTOL、人形机器人等高端场景。  

- 钠离子电池成本突围:凭借资源丰富性,2025年后或在中低端储能、低速电动车领域替代磷酸铁锂电池。  


2. 产业链协同深化  

- 区域分工优化:东部聚焦研发与高端制造(如江苏、广东),中西部强化资源开发与材料生产(四川锂矿、青海盐湖)。  

- 上下游融合创新:车企与电池企业共建研发平台(如比亚迪-丰田合作),储能系统集成商推动“光储充”一体化。  


3. 全球化布局与风险并存  

- 海外产能扩张:宁德时代欧洲工厂规划产能200GWh,国轩高科美国材料工厂年产能20万吨。  

- 贸易壁垒加剧:欧盟《电池新规》要求披露碳足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限制非本土供应链。  


四、发展对策  

1. 强化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协同  

- 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固态电解质、高镍正极、硅碳负极等材料研发,建立“实验室-中试-量产”全链条支持机制。  

- 推动标准制定:主导国际固态电池安全标准、钠离子电池性能评价体系,提升技术话语权。  


2. 构建韧性产业链生态  

- 资源保障战略:加大国内锂、镍资源勘探,建设海外资源基地(如刚果钴矿);完善电池回收网络,2030年再生材料利用率达30%。  

- 区域协同示范:在成渝、长三角等区域建设“零碳电池产业园”,集成绿电供应、智能制造与循环利用。  


3. 拓展高端应用场景  

- 低空经济配套:开发能量密度≥500Wh/kg、功率密度≥5kW/kg的航空动力电池,满足eVTOL商业化需求。  

- 智能装备赋能:研发耐高温、高功率工业机器人电池,支撑智能制造升级。  


4. 应对国际化挑战  

- 本土化合规策略:在欧美建设“本地化供应链”,规避贸易壁垒;参与国际标准组织(如IEC),输出中国技术方案。  

- 品牌全球化:通过CIBF等国际展会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展“一带一路”储能市场。  


五、保障措施  

1. 政策激励:对固态电池研发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设立“新型电池创新示范区”专项补贴。  

2. 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成立电池产业基金,支持技术并购与海外资源投资。  

3. 人才培育:在高校增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联合企业建设“电池工程师实训基地”。  


结语  

“十五五”时期,新型电池产业需以“技术自立、生态协同、全球竞合”为核心,推动中国从“电池制造大国”向“技术标准强国”跨越。通过政策、技术与市场的三重共振,新型电池产业有望成为引领全球能源革命、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上一篇:大邑县"十五五"规划发展优势与挑战分析
下一篇:“十五五”交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与措施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