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是大邑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成都生态本底的重要承载区和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大邑县凭借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日益凸显的战略区位以及扎实的产业基础,正迎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然而,生态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要素保障的制约等挑战也日益凸显。如何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释放生态价值,如何在文旅同质化竞争中塑造核心竞争力,如何在城乡融合中激发内生动力,如何在区域协同中突破资源瓶颈,成为大邑县未来发展的核心命题。本分析旨在全面梳理优势与短板,为科学规划"十五五"发展路径、推动县域经济跃升提供决策参考,助力大邑在新时代实现生态、产业与民生的协调共进。
一、发展优势分析
(一)生态资源优势
大邑县拥有高原、山丘、平原、雪山、森林、湖泊和温泉等多种复合生态系统,是成都市唯一同时具备多样化生态类型的区域。西岭雪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优质生态资源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50%,形成了“森林大邑、生态大邑”的生态品牌,生态价值显著,具备较强的吸引力。
(二)文旅产业优势
大邑县已构建“世界道源·文博中华”文化IP体系,涵盖子龙文化、天府农耕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文化内涵丰富。安仁古镇、西岭雪山等核心景区已具备国际影响力,文旅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此外,冰雪度假资源独特,具备打造“中国南方冰雪运动重要承载地”的潜力,为文旅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支撑。
(三)战略区位优势
作为成都“第三圈层”城市,大邑县兼具生态本底优势和广阔发展空间。近年来,成温邛高速、高铁等交通设施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了区域交通便利性,与天府新区的联动效应不断增强。同时,大邑县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范围,能够充分享受国家战略政策红利,为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产业基础优势
大邑县已形成以安仁葡萄、王泗白酒等10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体系,农产品品牌效应初显。智能制造产业初具规模,经开区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一批数字农场示范项目,为农业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生态保护与开发矛盾
海拔3000米以上的生态敏感区开发受限,资源利用面临严格约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尚未健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仍需进一步打通。同时,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管控要求日益严格,对项目落地形成一定制约。
(二)产业转型升级压力
文旅产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国际竞争力仍需提升,核心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强化。制造业规模偏小,缺乏具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尚需完善。农业品牌化程度不足,三产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协同发展能力有待加强。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
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城乡差距依然明显。要素城乡流动不畅,农村集体经济活力不足,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有待激发。县城极核带动能力有限,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尚需优化。
(四)要素保障制约
年度建设用地指标紧张(控制在46.68公顷以内),项目落地空间受限,土地资源约束日益突出。高端人才引进困难,创新型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吸引力仍需提升。财政资金压力加大,社会资本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投融资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五)外部竞争加剧
周边区县文旅产业同质化发展,客源市场竞争激烈,区域竞争优势面临挑战。在成德眉资同城化进程中,优质资源虹吸效应显现,区域协同发展压力增大。国际旅游市场复苏缓慢,入境游恢复面临不确定性,对外旅游吸引力需进一步提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邑县在“十五五”期间既具备显著的发展优势,也面临多重挑战。如何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并有效应对外部竞争,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