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现存问题及优化路径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5-14  点击:424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核心区域,承担着引领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场景拓展和区域协同等多维度加速布局,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已连续两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吸引着各地加快布局低空产业。现阶段,低空经济处于起步阶段,从垂直起降场的建设,到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算力等各种硬件设备的组成,再到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等核心软件和数据服务系统的研发,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和飞行保障设施生态系统有待进一步构建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核心区域,承担着引领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场景拓展和区域协同等多维度加速布局,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


一、政策红利逐渐释放

粤港澳大湾区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政策布局以“顶层设计引领、区域协同创新、场景驱动落地”为核心,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政策支持体系。《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布局低空基础设施、积极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引导更多资金向低空经济领域倾斜。在具体城市层面,深圳率先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应用作了详细解读;广州通过修订《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珠海依托“双航展”平台规划低空空域商业运营通道,打造通航制造与维修产业链;香港通过“监管沙盒”试点放宽“超视距飞行”限制,并计划与内地共建跨境低空走廊,推动物流、旅游等场景落地。粤港澳大湾区正通过积极立法,推动低空经济产业蓬勃发展。


在空域管理方面,2024年11月5日,空军表态空军和民航部门将支持5省低空改革和深圳无人机城市飞行试点,飞行计划审批时限由5天压减至3天,紧急飞行即报即批,非管制空域提前2小时报备即飞。同时,中央空管委即将在深圳等六个城市开展eVTOL试点,开展试点文件对航线和区域都有相关规划,对600米以下空域授权部分地方政府。


二、产业基础厚积薄发

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正依托政策赋能、技术突破与场景创新,加速构建全球领先的产业生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深圳已经开通203条无人机航线、建设121个起降点;佛山规划在物流枢纽、交通枢纽、景区、医疗机构等场所分级布局起降网络;深圳整合三维地理信息和空域数据,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在产业布局方面,大湾区作为全国低空经济核心引擎,已经形成差异化产业布局:深圳以消费级无人机为主导,聚集大疆、道通智能等1700余家企业,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广州聚焦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飞行汽车,亿航智能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EH216-S)率先获全球适航认证;珠海依托“双航展”打造通航制造、维修及航材供应链,构建低空基建网络。


三、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应用已形成多元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涵盖物流、交通、旅游、应急等多个领域,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低空经济的先行示范区。深圳福田口岸试点无人机跨境配送,解决香港山地地形配送难题,美团无人机在深圳公园实现外卖10分钟精准送达,珠海华发珠海湾社区打造“无人机入户”智慧配送模式;广州医疗无人机7分钟完成跨院区血液样本运输,珠海计划在社区实现“无人机送药到露台”;亿航智能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EH216-S在广州、深圳开展空中游览试点,并计划扩展至空中出租服务。未来,随着空域管理改革深化和“低空智联”基础设施落地,大湾区有望率先建成万亿级“空中交通网”,重塑城市群发展格局。


四、财政政策发出积极信号

在财政政策方面,一方面,专项债新政定调支持低空经济基础设施,2024年10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表示,财政部将研究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合理支持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12月25日《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明确将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纳入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另一方面,2025年1月7日《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基金定位要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低空经济的发展。产业基金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0个省市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超千亿元。


然而,当前粤港澳低空经济发展仍面临“空域管理难、基建滞后、产业链分散、法规不健全”等突出问题。若不能加快突破瓶颈,不仅会错失国际竞争先机,更可能制约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进程。因此,推动粤港澳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已刻不容缓。

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现存问题及优化路径

五、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发展低空经济产业需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相配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制约了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一方面各类通用航空机场和停机坪建设缓慢,无人机起降场、充电站等设施覆盖率低,难以覆盖各种场景需求。另一方面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低空通信网络覆盖不均,导航精度不足,制约复杂环境下的安全运行,三地气象、地理、交通数据尚未打通,阻碍智慧空管系统建设。另外,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在推动新基建和数字经济设施建设中,缺乏统一规划,发达城市和欠发达城市发展不协调,内地城市和港澳城市不协调,都制约了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


2.空域管理机制缺乏

低空空域(通常指1000米以下空域)的开放程度和管理模式直接影响低空经济的活力。目前,低空空域分类管理、动态释放等政策尚未落地,企业面临“无规可依”困境,跨区域协调机制缺失;空域资源碎片化严重,导致企业运营成本高、创新应用受限。


3.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模式不成熟,规模效应较难显现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缺乏具备生态整合能力,产业组织松散,缺乏产业竞争力,同时缺少成熟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案例,可能会面临难以招商引资、产业难以持续深入发展的情况。并且,大湾区虽拥有无人机研发制造优势,但下游应用场景开发不足,配套服务(如保险、维修、培训)尚未形成规模,产业链上下游脱节,导致技术优势未能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六、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生态圈构建对策

1.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性资金和社会资本,完善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

为保障低空经济顺利发展,广东省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专班,负责对全省低空经济发展统筹协调,推动低空经济重大项目建设,涉及争取政策性资金的项目由低空经济专班审核。在各类政策性资金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于2025年新增加低空飞行设施设备领域,专门用于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该领域支持内容主要包括低空飞行起降基地等起降设施,停机库、能源供给设施、维修设施等地面保障设施,通信、导航、监测、数据存储处理等信息处理设施,低空飞行监管平台、低空智联网等。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产业发展基础和源头,2025年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窗口期,抢占政策风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区域经济活力。


同时,也需加强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完善金融资金支持,加快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低空经济产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撬动各类社会资金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创新。


2.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低空产业持续健康运行

在产业链方面,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链,加强生产制造、飞行运营和市场应用等环节创新的协同和对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功能。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广州、深圳引擎作用,探索与其他城市跨区域航线发展新模式,各城市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将低空经济与当地优势资源相结合,探索开拓符合当地发展的应用模式。


3.完善低空经济法律法规,推动低空经济运行“有法可依”

当前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大多从宏观角度出发,对低空空域申请、起降基地用地审批流程、低空飞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未提出相关指导意见。因此,加快推进出台各项政策法规,围绕低空经济发展,从税收、专项基金、土地、市场准入、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出台配套政策,扶持龙头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培育低空经济市场。


粤港澳大湾区通过政策创新、场景深耕和区域协同,正构建全球领先的低空经济生态圈。未来,随着技术迭代和制度突破,大湾区有望成为首个实现“空中交通网”全覆盖的城市群,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区域融合注入新动能。




上一篇:低空经济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
下一篇:低空经济与城市轨道交通融合的技术路径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